第十二章舅舅来探亲 四
作者:湘水情怀      更新:2020-04-13 03:26      字数:2934

"和尚为什么不长头发呢?还穿着那么长的袍子。"

"和尚象我们一样长头发的,只是把头发全剃了,光溜溜的六根清净,不留一丝一毫的烦恼,不留一点一滴的挂念,神往着一片宁静的乐土。"

真道是:

众人笑他痴,他笑众人傻

前世情缘尽,后世全明了

你争他又夺,恩怨何时了

弱肉被人欺,那也无奈了

强食真霸道,洋洋得意了

滚滚红尘里,得失尝尽了

夕阳暮色景,后悔已晚了

你争我不争,一生淡淡了

只有一世缘,随心满足了

众人离不开俗,挣扎,挣扎,再挣扎……

一冰握着妈妈的手,那时他似乎看到了满街的俗,满世的尘,满园的情,在一个小孩子的心里其实什么也不晓得,哪又分得清九酒口中的尘与俗。

此和尚不是彼和尚,相貌神态没得比。望着这静坐的和尚浓眉大眼,脸上不挂一丝笑容无动于衷的盘坐着。他心想,得离开这间阴森的大屋子。

于是他迈开了往外走的步伐,一出门便撒腿跑个好远,才喘着大气地蹲在地上休息。回家后他没提起见过和尚的事。

可在脑海中却没有割舍得掉闭目养神的和尚在他心中的好奇。第二天,第三天,……他都去了,不过也只敢远远窥视着。

一切没有动静,他的害怕已彻底松驰下来,好几天后,他无意识地手拿着父亲的一个旧木工刨子,进入了这个他已经知道的小庙里,他居然敢往里边靠拢。一边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象唱着一首儿歌一样回荡在这高高的空间里。

和尚的眼睛,睁开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晴淡定如一尊佛相。轻轻道:"小孩,你坐这来,刚才你念的是什么。"

"三字经"

"你会念字吗?"

"三字经里面的字我全会。"一冰很自豪地答道。

"谁教你念的三字经。"

"我爹,他说这里面好多学问。"

和尚抬起头,又闭上了双眼道:"你父亲是木匠吗?"

"是的,你怎么知道,我没告诉你。""你手里的东西告诉了我,我也知道你喜欢读书,却又读不起,你的破鞋子露出你的脚趾告诉了我,你家里供不起你读书。还有你喜欢摆弄木工工具,你已把它当成玩具。"

"师父,你是神仙吗?什么都知道。""哈哈,我不是神仙,我是红尘中的一粒卑微的细沙,知道,是有缘,不知道,是无缘。"

听着这深奥的话语,不仅让他想起这和母亲所说的似曾相知。正疑虑间,和尚道:"你明天到这来,我教你认字。"

一冰眨吧着眼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半天没敢回答。

此刻和尚说道:"孩子,以后你就叫我师父,刚才说教你认字不是好玩的,是真的。"

一冰不知所措地:“嗯”了一声

他仔细打量了眼前这小子一下,就又随手从抽屉里拿出两本书递给杨一冰道:"送给你,自己先读,有不认识的字,有不懂的词就来问我,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杨一冰。"

"喻意很深的好名字,做事坚韧不拔,做人良意暖心。"

杨一冰回到家里比平时要晚了些,九酒正着急的在门外等待,一个小孩子出去几个时辰她有些不放心了。

当看到一冰手里拿着父亲做的木工刨子,还有两本书走回了家。不禁问道:"一冰,你去哪了,这书是哪儿来的?"

"一个和尚送给我的,就是厕所边上的巷子那个破庙里的和尚,他要教我认字呢。"

"哦,妈知道那里,我都很少进去,还以为里面没人呢?怎么会有个和尚呢?我那时进去是什么也没有啊!"

“真的,不骗你,真有一个和尚。”

"你以后可不要乱跑,跑丢了,不急死妈了,以后到哪儿要跟我说。"九酒有着些许不放心的望着儿子。

"好"说着他就拿出书本开始翻了起来。一本是《千字金》,另一本是《弟子规》。而他所认识的字全来自于《三字经》,可那些不认识的字却又让他头疼。

他时而问一下父亲,时而又自己猜,真有些兴奋不已,不过他还总自个儿猜字。那一夜,这个七岁的孩子就在那煤油灯下看书到了夜深人静时。

他全然没有一丝睡意,不是妈妈硬逼着他睡下,也许他会读到天明。他一下子感到生活给了他无穷乐趣,原来读书真有意思。

他又走入了那所庙,此刻他才仔仔细细看了这毫不起眼高房子,却有着与周围房子格格不入的独立,一张高高的红漆大门,门口两只石头狮子并排而立,又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这条名为‘堂皇里’的街道,这座红色‘堂皇庙’静立于中央,传说着古老的故事,或许凄凉,或许动人,除了那个世纪的老人是无人知晓的发生的一切。

一踏入庙门,师父远远地就已感知小孩的到来。可以听得出他有着高兴的心情立即道:"一冰,你来了。我如果没有猜错,你应该两本书都粗略地翻看了,还有很多很多字不认识。"

"师父,你怎么又知道了?"

"如果我不知道的话,昨天就不会给你书了,在这里进进出出的大人小孩,形形色色,尽收眼底,唯有你可以让我看到红尘中的希望!"

"师父,你这是在夸我吗?"

"一半一半,你有潜质超过你做木匠的父亲,现在你把《弟子规》读给师父听一听。"

对于师父刚才所言,他似懂非懂,但以从话语间感受到师父对他的喜爱,他结结巴巴地念道:"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师父打断了他,说道:"还不错,虽然有错字,一个没读过书的孩子,可以认真读,就不错了。"

"师父,这两本书和三字经是不是一样的。"

"是的,是为人做事的读本。"师父并没有指正杨一冰的错误,但他有些奇怪这孩子居然领悟到书本的相似性,更是暗自欢喜。"

于是他闭上眼睛开始默念,一本书,两本书,三本书,一口气全念完了。停下来说道:"师父倒背如流地给你听,也是希望你不久的将来,也能做到,长大一点慢慢去理解其含义,不认识的字你现在可以问我。"

于是杨一冰打开书本一个一个地开始问起,。这样的日子过得飞快,杨一冰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学堂,父母感到无比欣慰,虽然没能让杨冰去上学,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深责自己为人父为人母的无能为力,但看到小小一冰身上潜藏的冲进与向上的精神,他们真正又感到了他已成为小小男子汉。

一件补了又补的衣裳,一双两脚破洞的烂鞋穿了又穿,他从没有说过要新的,他知道父母不是不疼他,实在是做不起新衣,更买不起新鞋,可他也不在乎。

终于九酒按奈不住说开了道:"一冰,妈想和你去见见教你学问的师父,你和这师父在一起可有不短一段时日了。"

"好,我愿意带你去。"

九酒觉得是时候要去感谢师父了,五年了,一冰时不时就跑到庙里,听师父天南地北,听天下奇闻趣事,他是乐此不彼啊!

如今的一冰已经十二岁了,已是长高很多的大男孩了,曾经她也偷偷去看过,没进去打扰。

也是因为师父已嘱咐一冰独自一人前来,这种承诺九酒听后始终没有被逾越,她从不曾进去,保守着这种默认的距离。

其实一冰早有此意,九酒好是高兴,整理了一下衣服,拉上一冰,朝堂皇庙第一次走去。

确实,一冰觉得这五年他对师父是无以回报,虽然尚不懂什么,但他的感恩之情久久埋在了他那幼小的心灵中。他不知如何面对,此刻他只能毫不犹豫的应允妈妈的愿望,打破他与师父间的承诺。

那么,当九酒和杨一冰进入堂皇庙里,和尚的反应会是什么?

自小好学当自强,熟读古文三字经

巧遇师父是和尚,不同寻常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