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节:群龙无首
作者:萧岿      更新:2020-03-19 18:25      字数:3643

“大人,此计若是被鞑子识破,又该如何是好?”

正当李庭芝得意洋洋之时,他的部将却拍马而来,悄然对他禀报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消息:

“大人,方才有士卒来报,史天泽已经准备渡河了,不一会,他们定会进入营地,将我等计策识破……”

“那……就让我等先到钧州,与战车部队会合,而后,定可痛击鞑子,来个出其不意,说不定,可以让官家回心转意,甚至是下诏北伐!”说着,李庭芝忽然顿了顿,而后就是话锋一转:

“若是这样,想必,孟大帅也会赞誉有加吧……”

然而,此刻的李庭芝却不知,被他视为恩师的孟珙这时候却是重病缠身,似乎,朝廷放弃收复中原,再加之朝廷内部激烈的倾轧,已经让这个曾经拼杀于疆场的勇将不堪重负,再也不能用肩膀挑起大宋江山了。

“来人,将奏疏送往行在……”

数日之后,通过京湖制置司的电台,枢密院总算是接到了这封奏疏。当即,朝廷上下就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绝大多数朝臣都认为,眼下正是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让孟珙致仕离去,否则,京湖定将群龙无首,甚至被蒙古军来个各个击破。

“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是京湖制置司后继无人,则不当考虑让孟璞玉致仕之事!”

“甚好,那就再行商议吧……”赵昀点头,而后就宣布暂且退朝,改由来日再议此事。

“陛下……”

看着赵昀离开大庆殿,赵嫣就迫不及待地从暗处走了出来,不顾礼节,一把就拉住了他的衣袖:

“陛下,可否告诉妾身京湖所发生之事?”

“此事与卿无关,卿勿言之……”

和过去一样,赵昀依旧是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并没有再说些什么,不过,赵嫣却并没有放弃,她只是轻轻地松开了手,之后装出了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说道:

“若非妾身一时冲动……只怕,陛下还用不着如此忧心如焚……倘若妾身能够知晓此事,说不定还可以为朝廷出谋划策呢……”

“汝知晓何事?”

听闻此言,赵嫣只是眼珠一转,娇嗔道:

“陛下,妾身若是懵懂无知,又岂敢问及此事?”

面对赵嫣的撒娇,赵昀当然没精力去理会她,此刻,除了将她赶走的念头之外,他几乎是没有任何其他念头。

“卿且去,容朕考虑……”

在赵昀那里没套出什么言语,赵嫣只得失落地离开了。不过,对于她的所想,萧晴却早已经将其摸了个一清二楚,一等赵嫣回来,她就迫不及待地问了她一句:

“想必,你是想知道李庭芝等人的动向了吧……”

“要不然呢?”

看着赵嫣翻白眼的样子,萧晴却并没有感到生气,相反,她还轻声一笑,伸手抓了抓她的脸颊:

“不服是吗?……告诉你吧,现在孟珙病重,朝廷就快巨变了,你还是……还是给我省点心吧,别把自己的小命都丢了……”

听闻此言,赵嫣只是咬了咬嘴唇,片刻过后,她这才苦涩地笑了笑,回答道:

“哎……只怕,到时候,收复中原,只能看我们了……若是能够出去一趟,我只想去京湖,问问孟璞玉,大宋今后究竟该如何是好……”

对于赵嫣所言,萧晴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之后,才故作镇定地自言自语道:

“这……恐怕我们是不会有这个机会了……”

几天过后,李庭芝带着宋军且战且走,总算是来到了钧州和南阳一线……出于谨慎,蒙古军并没有即刻轻骑追击庞大的宋军,而是在身后悄悄跟踪,却不敢大举发起进攻。

“李大人,朝廷有令!”

“说吧……”

“皇上有旨,特令李庭芝即刻出发,回京湖制置司述职,军权交由贾似道统领!”

得到这份电文,李庭芝当然不敢怠慢,当即就告别了部将,将军权交由了贾似道,骑上快马,带着四个随从径直出了钧州南门,向着江陵方向疾驰而去。

“大人,此次回去,不知朝廷又有何吩咐……”

“此事,还等到了京湖,我等才能知晓……”

听闻李庭芝南下,和张柔合兵一处的史天泽当即是眉开眼笑,事不宜迟,史天泽当场拍板,由张柔留守河南府,自己则率领着数千轻骑兵日夜兼程,向着钧州奔去。

得知消息,贾似道当即打了份电报给正在渤海湾上游弋的大宋海军,要求他们即刻出动,对蒙古军的大本营进行袭扰,迫使史天泽撤军而去……然而,他却不知,朝廷已经调离军舰南下回到临安府,准备休整之后再做打算。

“大人……鞑子史天泽部,已经……已经到达钧州,即将逼近南阳……”

七月初八,当贾似道陆陆续续地将从钧州转移过至南阳的民众迁往襄阳和随州等地之时。却收到了史天泽大举紧逼的消息。眼下,装甲车已经撤走,炮兵也已离开,自己手头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骑兵和步兵,若是开打,又如何能取得胜利?

“来人,关闭城门,准备死守!”

三个时辰过去,蒙古骑兵骑着马,三三两两地出现在了城外的田野和平原上。通过望远镜,贾似道早已经对此一清二楚:

“来人,准备放枪!”

宋军士卒拉开枪栓,将黑洞洞的枪口牢牢地对准了蒙古军。一会的工夫,蒙古军就浩浩荡荡地集结在一起,径直杀到了南阳的城墙下。

“启禀大人,城墙南边尚有缺口,我等该如何是好?”

听闻手下的禀报,贾似道不禁拧紧眉头,看着远处的浮云,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传令,命人居高临下,以火器袭击鞑子。不得有误!”

城墙南边的豁口,很快就被蒙古军给盯上了,对于豁口究竟从何而来,史天泽当然知道那是李庭芝攻城的时候留下的……而至于豁口处宋军那些所谓的“防御”,蒙古军则根本不屑一顾。

“杀!”

史天泽狠狠地踢了踢马腹,挥舞着寒光闪闪的马刀冲向了南门附近的豁口。见此情景,蒙古军士气大振,纷纷拍马上前,跟随主帅扑向了缺口。

“准备……”

眼看蒙古军作战越来越近,即将冲入城市,宋军却是不紧不慢,准备开始用火器进行攻击。岂料,就在此时,只见向南的官道上烟尘滚滚,旌旗猎猎,看着红旗,那些宋军就明白了,那是自己一方的援军!

“坚持住,制置司来增援我等了……”

正在冲锋的蒙古骑兵听闻异动,急忙勒马回头一看,只见,大队宋军正从南边铺天盖地地杀来,转瞬间就冲到了自己的面前……瞅准时机,城头上的宋军当即举起了掷弹筒,将一颗颗*撒向了蒙古军。

“放!”

“轰隆——”随着几声巨响,弹片横飞,火光四射,那些猝不及防的蒙古骑兵当即被炸得东倒西歪,甚至是跌落马下,宋军的援军也不含糊,看着蒙古军遭此重创,骑兵和步兵就大举涌来,将那些狼狈不堪的蒙古军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快撤……”

厮杀之中,眼看自己的部下伤亡惨重,史天泽不得不丢下全军独自杀出,向着北方逃去。幸亏,宋军只是奉命前来增援,因而,并没有对蒙古军的残兵败将进行追击……

淳祐四年八月,时任大宋浙东水师副都统的孟之缙正在自己的衙门里处理海军的事务,然而,就在他忙碌不已之时,一个头戴斗笠,用白纱遮住脸庞的女子却轻轻地走了进来,站立良久,这才轻声细语地说道:

“孟大人,妾身有一事要说,还请大人切勿怪罪……”

“说吧……”

孟之缙不以为意,继续埋头处理着桌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岂料,不经意间的抬头一看,他这才呆若木鸡,原来,眼前站着的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宋海军真正的创始人赵嫣。

“臣不知皇后驾到,还望恕罪……”

“没事的……”赵嫣矜持地挥了挥手,丝毫没有责怪对方的意思。接着,她朱唇轻启,说出了自己的一个要求:

“妾身在宫中听闻,大人之父孟璞玉已是重病缠身,故,妾身想要出宫去看看他,不知,大人可否行行好,帮妾身在官家面前美言几句?”

“这,臣恐怕无能为力……”

听闻此言,孟之缙却是面露难色,根本不知该如何给赵嫣解释。他也知道,此刻的赵嫣已经失去了赵昀的信任,若是其贸然出宫,只怕赵昀会为此大发雷霆,甚至是将这个不安分的赵嫣处死,以绝后患。

“为了此事,妾身夜不能寐,若是不成,只怕就再无机会了……”

“圣人请回,倘若官家允许,臣又怎敢拒绝?”

一听这话,赵嫣当即就张大了嘴,露出了一副不解的神色,良久过后,她才撩起面纱冷哼了两声,故作遗憾地抱怨道:

“哎……要是朝廷听我的,河南之地,岂会如此得而复失?”

“孟之缙接旨……”

忽然间,在一个士卒的引导下,董宋臣得意洋洋地带着手下进入了官衙,他的手中还拿着一封明黄色的诏书,待孟之缙跪下之后,他这才打开诏书,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当此时,匆忙躲在屏风后边的赵嫣则竖起耳朵,听着外边的动静,直到,董宋臣念出“特许其回返京湖,侍奉父母”之后,她的心这才稍微轻松了些,认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果不其然,等董宋臣一走,孟之缙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屏风后边,一字一句地对着她说道:

“赵皇后,听闻家父病重……还望圣人借飞机一用……”

“没有我等,你又如何能够操纵飞机?”说着,赵嫣就拂袖而去,将其当场给晾在了一边。

“哎呀……赵嫣,臣就答应你,还不行吗?”

“嗯,一言为定!”

当天,赵嫣就赶到了盐官县机场,对轰炸机进行了简单的调试。为了以防万一,她特地吩咐士卒,替她看好飞机,不得让人随意靠近……不过,她想要去京湖的请求,却依旧被赵昀给一口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