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敌对势力
作者:忆小婵      更新:2020-03-16 09:05      字数:2149

沈柔在信中,对杨怡说:“我和我母妃一致认为,蓝霏霏算个什么东西,杨怡你才是裕王妃的不二人选!”

杨怡见信得意洋洋,她知道自己家世显赫,她母亲杨夫人就曾经训示过她,说她拥有这么好的家世,应该沉稳不急躁。

杨怡的母亲杨夫人认为,沈岸如果足够聪明的话,就应该争取与他们杨家联姻。据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应该会答应的。而自己女儿虽然性子刁蛮了一些,却生得异常美丽漂亮,任凭哪个男人见了都会对她动心的。

杨夫人觉得上次沈岸用计将杨怡骗回老家来,只是在借机敲打杨怡,让她别再胡闹而已。沈岸一定也会为杨怡的美色所动的。

杨氏母女对于嫁入皇室,信心满满。

******

这天金鸾殿上,过半数的大臣忽然集体上书,奏请皇帝早点确立太子的人选。

“皇上,储君是国之根本,如今太子之位悬而不决,这是在动摇国之根本啊。”工部尚书李光伟奏道。

这李光伟是蒋定的学生,而蒋定是皇二子沈伟的外公。

明眼人都知道,李光伟是在给皇二子当上太子而努力地铺路,并且扫除路障。

“皇上,倘若要立太子的话,微臣以为,应当遵从祖制,皇后所出为嫡皇子,嫡皇长子即为太子。”这次开口说话的,是礼部尚书赵云。

赵云倒不是蒋定的学生。但他是李光伟的妹夫,所以跟李光伟是一伙的。

李光伟和赵云发言后,金鸾殿上有过半的大臣,跟他们同仇敌忾,纷纷站队为他们声援。

沈岸眉头微皱起来。

皇帝就是不想按照祖制立皇二子沈伟为太子,所以才将太子之位悬而不决的。这帮大臣忽然冒出来进谏,绝对是有预谋的,看来,皇二子的外戚坐不住了。

沈岸心想,能说服这过半的大臣共同出声,向皇帝谏言立沈伟为太子,蒋定的实力不可低估。

“皇上,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太子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大顺王朝能否千秋万代,关系到大顺王朝能够世世代代繁荣下去,臣认为,立太子不应只看出身,而应该着重能力。一个没有能力又没有品德的太子,要来何用?”

说话的人,是欧阳棠风的父亲欧阳铭。

“对,就是这个理。”支持立沈岸为太子的人赶紧叫好。

“不看出身?”李光伟哼了哼,“那按照你的意思,去大街上随便胡乱抓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立他为太子了?”

欧阳铭一笑,说道:“李尚书,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皇上有那么多皇子,用得着去大街上胡乱抓一个吗?”

“我……”李光伟被呛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欧阳铭又说:“还是李大人觉得,除了皇二子尊贵,其他的皇子,都跟大街的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欧阳铭这么说,简直是将皇二子沈伟置于与其他皇子都敌对的局面。

“你、你少取章断义血口喷人,我根本就没有这样说。”李光伟气急败坏。这个欧阳铭真是该打,他明明没有那个意思,干吗往他身上泼脏水?

“我看李尚书就是这个意思。”大理寺寺卿郭少仪淡声说道。

郭少仪的语气又淡又轻,一副云淡风轻而且从容不迫的样子,既不激烈也不光火,但听起来让人信服。

皇帝眉头皱了起来。

李光伟懒得跟郭少仪纠缠,他的目标是奏请皇帝立皇二子为太子,而不是跟反对的大臣作无谓的口舌之争。

“皇上,储君乃国之根本,祖宗留下的祖制不能丢啊……”李光伟又开始了他的宏篇大论。

皇帝眉头皱得更深。他心中自有一秆称,太子是要立的,但太子的人选,当然不是皇二子沈伟,沈伟虽是皇后所出,算是嫡皇长子,但是他为人鸡肠小肚目光短浅,并且贪图美色,军事政治才能远远不及沈岸。

在皇帝心目中,太子的人选只能是沈岸。

但因为蒋皇后娘家势力太过庞大,蒋家有两子,各为东方和南方的边防大将。虽然东南是蛮夷之地,有浩瀚大海作为屏障,常年无战事,但也因为都领着兵,再加上是外戚,所以蒋家有着不可撼动的势力。

蒋皇后的老爹蒋定是门下省侍中,统领门下省,皇帝以及其他大臣提出的决议,需得门下省的审议,签署盖章才可通过,可见势力之大。而且朝臣当中,过半是蒋定的学生。只要蒋定振臂一呼,一定能够一呼百应。

蒋定是继贾忠义之后,另一个让皇帝头疼的人物。

但皇帝又不好张胆明目地撤了蒋定,他年轻时能够登上帝位,靠的就是蒋家的势力。

当初端掉贾家时,皇帝义无反顾雷厉风行,但如今,他想要端掉蒋家,却思虑重重,困难重重,一来蒋家比贾家的势力更加盘根错节,贾忠义倒台后,原来依附贾忠义的势力,全部都依附蒋家去了,那些人都是聪明人,知道蒋家是树大好乘凉。

蒋家其实一直忠心耿耿,行事低调,不显水不露水,只是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如今蒋家终于露出了焦虑的一面。

满朝的文武大臣,其实谁都知道,皇三子沈岸比皇二子沈伟更适合当太子。这个事实,蒋定自己也知道的,沈岸号称战神,北方边境战事频发,常遭狄人、柔然以及乌凰侵扰,都是沈岸出马平定的。至于其他地方的小战乱,但凡有平定不了的战乱,沈岸一到,不久就会得到平定,沈岸的战神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而皇二子沈伟,除了鸡肠小肚,风流好色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特长了。

基于这样的担心,蒋定担心自己的外孙被淘汰,再看皇帝迟迟不立太子,意图很明显,蒋定就再也坐不住了,他必须干点什么,让沈伟顺利当上太子。

于是他煽动了朝中过半的大臣集体上言,企图造成舆论攻势,逼迫皇帝就范,不得不按照祖制立嫡皇长子也就是沈伟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