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跨越信仰的友谊
作者:寒山冷月      更新:2020-03-13 02:02      字数:4033

看样子小沙弥比果果大不了多少,可能从小出家的那种。不过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安宁的气息,很有遗世而独立的感觉。望着他,我脑海里忽然冒出八风不动这四个字,用在此人身上,绝对贴切。

毕竟都还算年轻,有时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比如佛家有何特长,道家又有何特长。我的看法是佛家善于超度,道家善于捉妖魔鬼怪。

当然有我认同的地方,就有我驳斥的地方。比方说佛教相信因果循环,今生忍辱负重,修得来世福报。这点我不认可,于我而言,倘若今生都过不好,何言来世?此生的幸福,应当此生追求。

我的心态被师傅发现,解释为佛道之间的差异。

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虽然会凄惨些,但佛门弟子无欲无求,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世界。

在我看来这想法很消极,不是我的人生观。但小沙弥认为,这不是消极态度,是知足者常乐。看来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同的。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听小沙弥的理论,佛门中人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为乐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我一听,这不就是我理想的状态吗?看来我就适合留在清虚派。

但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

我一愣神:“什么事‘涅槃木’?”

想不到我师傅道:“那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如同我们道家口中的东方长乐净土,佛教的极乐世界在西方,所以被称为西方极乐世界。”

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如此说来我能进入师门,还是一个正确选择,也不是说佛教不好,而是我更赞同道教理念。

小沙弥又道:“我佛正是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弃恶杨善的教条感化众生,所以说因果轮回的法则还是令人敬佩的。更何况我佛的生命力所在对比于某些以暴力邪恶的邪教组织,佛教少了一些野蛮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在弟子眼中,佛教更像是一朵娇嫩而精致的莲花。”

“当然我也仰慕道教的清静无为理念,这年头大家就是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心越来越重,渐渐误入迷途。除了亲情与爱无法割舍外。其实那些名与利益,抱负与报仇,可以适当放下,人的境界会有不一样的提升。”小沙弥继续道。

对于他的观点,我发现自己居然无法反驳,只好赞同喽。

所以说不论道与佛,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但最后仍能殊途同归,帮助人认识人生,方正心态,善待自己,善待世间万物,这才是人间最宝贵的东西。

以上便是我自己的人生感悟,意外的获得小沙弥的尊重。

作为我们的师傅,悠游散人和能持大师都乐呵呵看我和小沙弥斗嘴玩。所以说最幼齿的是他们才对。

转眼半个月的时间度过,又到了即将分别的时刻。不过我们都并不感伤。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次分离,是为了下次重逢做准备。

这天上午,天气晴朗,小沙弥要陪着他师傅下山久了,要回去。我给他买了他最爱吃的酥饼,让他路上食用。

临别时小沙弥告诉我,他自己法号悟真,就住在我原本生活的世界里,那个地方叫做鲲山,而他所修行的寺庙名叫惠民寺。离别时他表明希望我有空去他那里做客,他会好生款待我。

我满口答应下来,就见悟真开心的随师父离去。凭心而论,我也希望他在佛学中,有更好的参悟。

忽然想起,悟真出家当和尚,需要剃度,而我当道士,却在留发,其实不是我刻意留发,而是山里没有理发店,我只能让自己的头发开始长长,为了日后方便学习和生活,我开始梳辫子,后来干脆束发。

如果日后我有幸与他重逢,那画面不知该多好玩。

送走这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我开始之后的日常修仙。

说来怪我以前疏忽,原本跟着老师傅学过百日筑基,却自以那是气功的一种。不过现在想想也是,练气等同于练炁,都是开发人体潜能的技巧。

想不到在山里呆久了,不但我能很好适应这里的环境,也与师门其他人由陌生变为熟知。

比如眼下,除了师傅对我好,就连这里的阿婆都格外关照我,把好菜给我吃。山里生活简单,菜也不多。阿婆自己养鸡,种菜。给我吃她亲手种的菜,还有山里的笨鸡蛋。

有时候山里妹妹给我采果子吃,还带我见识山里美景。居然比当初老道士上节目时带去的视频还要美。我忽然好奇,山上都没电。老道士如何拍摄视频,还是请山下村里人扛摄像机进山拍摄,想想都不容易。

我活了二十五年,都以为妖怪是生活在传说中的生物。但如今我已经可以确定,这世上当真有妖怪,而且乡下的妖怪比城里还多。对我而言,这才是最具有讽刺意味的。

大概就连那些妖怪们,也不会喜欢城里世界的拥堵与污浊,也喜欢深山老林的环境,这里可以吸收天地日月精华,有助于他们修炼成精。

不过我的想法得到证实,听阿婆说,过去此处真是天神居住之处,充满灵气。

不知何时,人类知道这里的好处,便大规模迁徙过来。天神怜悯世人,便让出这片圣土,给人类繁衍生息。伴随人类居住,很多跟着主人来此的动物,也有机会吸收天地间精华,变成妖,开始不受人类管制,四处作乱。

之后修仙人帮助百姓处理妖魔,顺道吸收外溢的精华。与此同时也有修真者因此得道成仙。

当然这都是阿婆道听途说的神话故事。

于我而言,这里面的一切都像不真实梦境,像仙侠故事里面的情节。有好几次我午夜梦回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既熟悉又感到格外陌生。等我醒来,还在那个古老的大宅院中。满眼皆是实木老式家具,还有屋门上做工精美格子窗。

迎接我的是美好又辛苦的一天。但但当我累了的时候,为了修炼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便会想家,想家中父母。

昔日我我还没用步入社会,与父母一同吃住,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外出游山玩水,多么开心。只是这样美好的童年被岁月带去,寻不回来。眼下我将为自己谋划出更光明的未来。

这天我独自在山中参悟剑谱,练剑。练剑不但是修身的过程,更是修心的过程。

既然本派要维护这个仙界的和平与安宁,首先要求我们有一身过硬好功夫,其次还要学会一些降妖除魔的法宝,比如御剑,再比如步罡,咒符,掐诀,道教布阵之法……

其次是一眼分别各路妖魔的方法,这可就为难我喽。要知道我人生中第一个遇见的妖怪,就在曾经袭击我的老鼠精,被师傅击退。到后来又形形色色遇上更多妖怪,但对于它们的庞大体系,我知之甚少。

甚至于有传言,妖怪通知世界的时间比人类还要漫长,只是苦于没有一个号令天下的妖怪王者,天下妖怪们彼此间并不团结,基本上过着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

也因此,被看似渺小的人类抢得先机。尤其当人类发现世界上有真正脱离六道的神仙后,形式开始发生逆转。原来出于食物链中下层的人类学会祈求神仙相助,甚至于拜神仙为师。

终于有一天人类不再是被妖怪撵着跑的可怜虫,而各种捉妖师和猎妖师层出不穷的涌现。导致妖怪们彻底萎靡不振,他们的固有领土不断被人类鲸吞蚕食。

但如今,倒是那些昔日里称王称霸的妖怪们躲进偏僻角落,只能选在阴气最盛的夜间出现,靠吓唬人取得那点可怜的优越感。

而我生活在大都市,基本上见不到妖怪,又如何迅速辨认他们?

为了帮我弥补这个缺憾,果果主动帮我认识那些妖怪的长相。当然不是带我去深山寻找所有怪兽,然后一决高低。我可没有这份本身,果果也没有这个能力。

她找到一个最安全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带我去藏经楼寻求帮助。

师傅的藏经楼里包含天下各类奇书,不但能够让人增强修为,还可以让人开阔眼界。

听果果说,她曾经有幸看过一本神奇的书,里面记载天下所有妖怪的名字,还有妖怪的长相,和生活习惯,以至于妖怪的喜好和畏惧,描述的那叫一个详细。堪称妖魔鬼怪类的百科全书

换言之,有了此书,我就知道全天下所有妖怪的秘密。这确实是本千载难得的好书。

我向果果询问得书名,果果说此书名为白泽精怪图。

我找到师傅证实,确实如此。不但这样,师傅老人家甚至同意让我借阅此书,于我而言,这无异于天下最好的喜讯。如同今日某彩券开奖,我中了六百六十万。什么有人说这个彩券最高金额五百万?所以我才更高兴嘛。

话虽如此,不过师傅放在藏经楼的藏书有数万本,我若能有幸找到,那也需要我有中彩券的好运,哈哈。还在老天帮助我这笨小孩,让我有幸结识果果这样不染世间凡尘的小仙女。我忽然想到,既然是她建议我查阅白泽精怪图,来增进自己的见识。那么她应该很清楚,此书的模样。

果不其然,果果确实知道此书在藏经楼的具体方位。而且她愿意帮我把书从一片书海中翻出来。高兴之余,我亲自上山摘她最喜欢吃的山果,犒赏她。

多亏果果是个热心肠的小姑娘,在她帮助下,我有机会看到珍贵的白泽精怪图,师傅拿它当宝贝。我的师兄都轻易看不到,对我的好运,他们别提有多么羡慕。

真实中的白泽精怪图已经残缺不全,仍记载了大量上古蛮荒异兽,其中包括异兽的名字,相貌特征,生活习惯,社会危害,和防治办法。

文字旁还配有妖怪的图片,生动还原妖怪们的长相,形象生动感人。我心里暗自盘算,如果我遇见这些害人妖怪,如何击退它们。像师傅、师兄他们一样维护此地的安宁祥和。

偶尔我有机会近距离目睹师兄们降妖时的飒爽英姿,果然赏心悦目,大快人心。偶尔在梦中,我也看到我自己身轻如燕,功夫了得,把那些为恶作乱的坏妖怪打得抱头鼠窜。

后来一不留神笑醒自己,发现都是本人的南柯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