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上钩
作者:瑞者      更新:2020-02-23 23:21      字数:2372

至于郑秀在图谋什么?这重要吗?建平伯府都成这个样子了,还有什么值得郑秀图谋的。是建平伯这个爵位比荣国公高?还是建平伯府比荣国公府更恢宏壮丽?郑秀已经什么都有了,他还缺什么?

嗯,真要说缺什么,那就是缺宗族的扶持,一个好汉三个帮嘛,郑秀要找人帮衬自己,还能从哪里找,只有宗族啊,关系闹得再僵,总也没有解不开的深仇大恨,父亲就是看不开这一点,不肯向郑秀低头,所以才闹成这样子,总有人要先退一步的,如今郑秀都主动登门了,他们又怎么能不知好歹呢。

自觉脑子里想得通透,郑信便下定了决心,对郑代道:“明日你留着府里盯着父亲,我去荣国公府一趟。”

此事绝不能让父亲察觉,等到事成定局,父亲就算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再说了,哪个做父亲的不想儿子上进,父亲这样子,无非是面子上下不来而已。

郑代心中一喜,紧紧按住郑信的肩膀,道:“大哥,你对堂弟要客气些,跟他好好谈谈,咱们家和他虽有些过结,但都是陈年旧账,而且还是糊里糊涂的,真相谁也说不清楚,早就该翻篇儿了,大家毕竟是兄弟,这么多年疏远了,谁也不好过,老话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行了行了,这些道理我比你懂,放心吧。”郑信拍开郑代的手,“总之你要看紧了父亲,千万别露了马脚。”

俩兄弟商量完毕,便各自散去,甚至都没想过跟其他几个兄弟再商议一下,没必要,除了老四,其他四个兄弟都是庶出,嫡庶之间本就有别,至于老四,那是个病秧子,能有什么指望,将来这建平伯府啊,只能靠他们兄弟两个了。

次日,当郑秀听到门上来报,说建平伯府大公子求见时,嘴角微微一勾,鱼儿上钩了。

建平伯是头隐藏得太深的老狐狸,他让飞鱼卫盯了建平伯已经有一段时间,但除了查出四奶奶崔氏和三皇子妃之间的关系,没有别的收获,但如果建平伯确实投靠了三皇子,他们之间的联系,不可能只靠两个女人,要查出更切实的消息,就要在建平伯里埋下更合适的钉子。

所以,他抛出了饵,愿者,上钩。

至于郑信他们知不知道建平伯暗里干的那些事,呵,看他那两个堂兄听到他抛出饵时的反应就知道了,若是早就知道,何至于心动至此。建平伯小心过头了,竟连儿子也瞒得死死的,当真是人不可貌相,建平伯这些年不是懦弱,而是隐忍,所谋者……哼!

郑秀是在书房见的郑信,不在正厅,而在书房,当然是为了表达出他对郑信的亲近之意,正厅虽然更正式,却太过客套,书房就显得私密随意多了。

反正郑信是非常高兴的,越发的相信自己的判断,郑秀绝对是有心要培植自己的人手,这才会纡尊降贵的登上了从不登门的建平伯府。

于是不等郑秀客气劝他用茶,郑信已经是急不可待的道:“阿秀堂弟,昨日家父心情不好,你可别见怪,愚兄今日登门,特地来与你赔礼道歉。”

瞧瞧,昨天还是国公爷,今天就是阿秀堂弟,这套近乎的工夫怎么样且不评论,只这份脸皮,倒是让郑秀挺佩服的。

“哪里,堂兄言重了。”郑秀云淡风轻,伸手作请,“这是皇舅赏的顶上云雾,宫外难得一见,你尝尝。”

郑信哪里有心思吃茶,哪怕这茶的名字他早已如雷灌耳,但郑秀这样说了,他又不能不赏脸,勉强喝了两口,顾不上体会这上等云雾茶的美妙滋味,急急又道:“这个……昨日里阿秀堂弟你说的话,可还算数?”

郑秀慢条斯理的饮过茶,放下茶盏时见郑信一双眼睛只巴巴的看着他,不由得微微一笑,道:“我虽年少,但说过的话,未有不算数的时候,堂兄既有志气,那是极好,只不过叔父对我成见极深,怕是不会应允啊。”

郑信连忙道:“家父年纪大了,脾气又执拗,他只是一时拉不下脸来……咳,这世上,哪有父亲不盼着儿子成器的,你放心……只是不知道阿秀堂弟能给愚兄安排什么缺儿,你看愚兄这年纪,文不成,武不就的,就怕给堂弟你丢脸啊。”

“建平伯府以武传家,堂兄你过谦了。”

郑秀又笑起来,嘴上说得很是恭维,事实上嘛,自先建平侯死后,现在的建平伯府,还真就是文也不成,武也不成,都不如忠毅伯府,至少苏伯爷和苏三爷还都是成功的走上了文途。

“我手上也没什么好缺,堂兄你也知道,我身上就两个职位,大小也算个头儿,章建营有两个名额可以由我安排,在我手下先当个小卒,等下次演武开始,立点功,升升职自然不在话下,就是辛苦了点,不过前途肯定是好的。再一个就是少阳门了,最近正好缺了人,只是当宫中侍卫虽然体面清闲些,责任却重,万一出点什么事,便是一家子老小都跑不掉,而且那地方多的是勋贵子弟,以建平伯府的地位,想要升职,只怕是抢不过别人。”

说是两个选择,其实就一个,像郑信这样的人,说是出身武将世家,不过马上功夫稀松得很,让他去建章营摸爬打滚,不用三天……不,恐怕一天都撑不下来,说是什么前途,那都是拿命拼来的,郑信显然不是肯为了前程搏命的人,自然是少阳门侍卫这个又清闲又体面的职位更好,哪怕混不着什么品级,但俸禄绝对不低,何况少阳门还是进出东宫的必经之地,早早晚晚的都能见到太子,万一运气好,得了太子青睐呢?那前程还有什么可愁的。

郑信只用了一眨眼的工夫就分析出了利弊,喜不自甚的搓了搓手,道:“你的一片苦心,愚兄领情,建章营的前程确实更好些,只是愚兄有自知之明,怕是力不能胜,反倒给贤弟你添麻烦,丢你的人。去少阳门当侍卫,虽多有不足,但有这份体面,倒也不枉你我都姓郑,说出去还好听些。只不知贤弟手上有几个缺额,你二堂兄也很乐意与贤弟分忧。啊,若实在为难,建章营的名额倒是可以给你二堂兄留一个,他啊,比我能吃苦些。”

总算,郑信还没有忘记郑代。

“我这里没有问题,那就看二堂兄的意思了,还要烦请堂兄你把这话带给他。”

郑秀微笑着,然后端茶送客。

郑信满脸喜色,起身道:“好,事成后,愚兄一定摆酒好好谢你,贤弟,我要把这个好消息赶紧告诉二弟,就先告辞了。”

“堂兄慢走,长安,代我送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