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前哨战
作者:狼中豪杰      更新:2020-02-09 06:37      字数:2142

白沟河前线,清晨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光仙女将眼波转向宋辽交界这一条小河之上,那眼波好似看透了人世沧桑,又仿佛期待着烽火边城,真不知道是不是天上的神灵也在打赌,赌这两大日薄西山的帝国到底孰强孰弱。

童太尉将宣抚司总部放在莫州,离雄州前线并不太远,将自己衙门放在敌人策马能到的地方,足见童公公对这次战役有着绝对信心。

蔡宣抚就没这么乐观了,自己留在了河间府,再不肯向前走一步,这位不知兵的蔡大人本来就是来混军功的,带上了一大帮吹拉弹唱的艺人,在河间府住下后便夜夜笙歌,所有军内事务全交给了参谋刘韐来处理。

童贯乐意见到这个结果,虽然知道蔡攸的性格,但童贯还是怕这个幸臣在战术安排上来个纸上谈兵拖自己的后腿。

而蔡鋆则领两河路转运使一职,跟宣抚司总部一起进驻莫州,虽然没过上一个好年,但童贯与蔡鋆两人脸上并未有半分遗憾。

对有权有势之人,哪天不是过年呢?过年只是寻常百姓热闹的一个节日罢了。

宣抚司一到莫州,文件就如雪花般发往雄州前线,所有文件都只有两层意思。

第一:大宋此次出兵乃是吊命伐罪,在天祚帝治下,燕云的各族子民们民不聊生,现在天兵所至,希望大家举家来投,不要再为辽国卖命。

第二:辽国已是日暮途穷,没几天好日子可过,奉劝前线的辽军将士们,见到大宋的镶金黄龙旗就丢盔弃甲,大宋一定让你们在花花世界中享尽荣华富贵。

杨可世跟和诜都在白沟河前线紧张地准备战斗,宣抚司的各种文件被直接无视成空气。

不过这也难不倒童公公,一队队传令兵奔赴前线,没几天白沟河前线插上不少镶金黄龙旗,并带来宣抚司严令,在插有黄龙旗的地段上宋兵不允许率先攻击,更不许放箭,只等对面辽军放下武器来降即可。

“这不是扯蛋吗?”驻守在白沟最前沿的西军营帐中,一位年青将领“啪”的一声将公文拍在桌上,双目喷火。

“林头,要不要执行?”一位队正模样的年青人询问道。

“啪。”就见那叫林头的年青将领又拍了一下桌子。

“执行个鸟。我们部队就当没看见,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出了事我来承担,我不行就让杨统制去。”

旁边几位队正模样的头目同声应合,“咱西军就没打过这样的仗,什么鸟宣抚司,躲在后面小娘们的被窝里也懂打仗?恐怕辽人的马蹄声就能让他们下面那几滴液体抖出来。”

营帐中响起了震天的大笑声,那份豪迈久久回荡在前线上空。

林海方,泾原军第一军第一指挥使,手下五百多号人,杨可世心腹爱将之一。

每次打仗,林海方总是顶在最前沿,而他从来也没让杨可世失望。

继承了关西汉子那份热血的骄兵悍将,在西军中比比皆是,大宋以文制武对高级武将十分有用,对这些基层军官却如放屁一般。

杨可世在平时还比较注意和文臣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得童贯看重后把许多性子收了起来。

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嗅着战场上的血腥味,杨可世几乎就变成另一个人,如果不是太尉看他武艺绝伦,威信很高,一直是西军中的铁拳,又比较听自己的使唤,估计早就容不下他了。

童贯这人比较知兵,对武将的态度比其它文臣要好上一些,当然前提是你没得罪他,杨可世这样没家族背景的猛将就是童贯争取的对象。

西北几大家族分化需要时间,种、折、杨三家由于历史原因,都有着自已的骄傲,很难沦为权贵们的工具。

“兄弟们,上面这样荒唐的命令,大伙心中爽不爽?

“不爽!”

“今天是新年后第一天,我们去弄点辽国人的首级和鲜血,振奋下士气好不好?”

“干!”

许多大事的发生,就从一点火星开始,不经意间就已经烈火燎原,然后小则天崩地裂,大则改朝换代。

骑在小娘肚皮上的大宋文人们也不会想到,就这样一群大兵拉开了时代变迁的******…

林海方带着三百多名兄弟趴在壕沟上,前面就是界河,隆冬时节水很浅,对面能看到辽国一个前沿哨所,今日估计天冷,并未看见哨兵巡逻的身影。

林海方将三名队正叫了过来,“我带二十多人从上游泅渡,你们带三十人从下游泅渡,注意安全,事有不济就撤回来,我们此次只是试探虚实,并不是跨界决战。”

其余在阵地上掩护的士兵早抬上几架床弩,神臂弓也准备好二十多把,布置在阵地上作为接应,林海方见诸事俱备,大手一挥开始行动。

虽然水冷刺骨,但这群关西汉子胸中却是热血沸腾,烈酒在躯体中的暖意还未散尽,林海方带着队伍从上游泅渡到对岸。

宋辽对峙百年,不算斥侯与使臣,自己是第一个踏上辽境的大宋士兵,想到此处,林海方觉得自豪感充满全身。

黑云低垂,旷野空寂,这是一片萧瑟的天地,或者不久后,就会被热闹填满。

辽军看来是毫无防备,难道已经被女真人打的心气全无了?

林海方和兄弟们匍匐前进到离哨所还有十多米远时,手持弓弩全体起身,这时已不需要隐蔽,讲究是速度。

哨所只有两间小屋,估计里面辽兵不到十人,见另一边的弟兄们尚未到位,林海方转头看了看身后二十多条壮汉,做出了进攻的手势,就凭这些人突袭,已经占尽上风。

“哐。”

门开了,走出一名打着哈欠的辽兵。

双方距离不过就几米远,眼神互射之下,一时间都来不急发声。

辽兵那髡顶、垂发于耳畔的模样,林海方虽然第一次见,但立刻就反应过来,手指一扣,一支小弩发出轻微之声射进对方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