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收了史东山!
作者:张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34

第255章 收了史东山!

袁寒云jiāo给我的这一叠东西,不是别的,而是袁世凯的日记。[第](http://-..)而且还不是抄录的,是袁世凯的亲笔所写

这样的东西,别看只是一打书册,但是不管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抑或是单纯从研究袁世凯个人的角度来说,绝对是无价之宝。

这样的东西,不管是商人还是文化界,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尤其对于袁寒云来说,这东西已经不仅仅是日记那么简单了,作为袁世凯最为宠爱的一个儿子,这日记,代表的,是一份浓浓的父爱。

别看袁寒云是闻名全国的收藏大家,可我敢肯定,这日记对于他来说,是一生中最珍贵的收藏。

而现在,他竟然把这么珍贵的东西,jiāo给了我

“这是先父的日记,从他年轻的时候一直记他最后的岁月。慕白,你不是要拍《辛亥**》嘛,拿去吧,或许用得着。”看着我,袁寒云呵呵一笑,周围的人已经呆若木jī了。

“寒云,这东西,可是你的命根子呀。”侗五爷也是吃惊异常。

“不过是日记罢了。放在我这里,没有什么用处,倒是放在慕白那里,意义重大得多。我想先父也会让我这么做的。”袁寒云呵呵一笑,点上了大烟,看着我,又加了一句:“你的要求我答应了。”

“师叔,你的意思说,你愿意出演了?”我十分惊喜。

“那是自然。你看看我现在,手头可是缺钱呢,若是演了你这电影,赶明儿我再登台的时候,票价可就上去了。”袁寒云开着玩笑,惹得周围人都笑。

“不过师叔,你现在的身材可不行,起码得增féi二十斤,还有,你这大烟chōu得实在是太厉害了,能戒就戒吧。”我也不太正经地说道。

“听你的什么时候叫我过去,就让你的人给我带个话儿。”袁寒云倒是爽快得很,然后忽然响起了什么,冲身后招了招手:“东山呀,过来过来。”

“哎,师爷爷”就见从人群堆里跑过来了一个二十二三岁的xiǎo青年,穿着一身的白sè长衫,脸sèjī动得一片通红。

“东山,你不是让我给你引见引见么,现在蒋慕白就在这里,啥话你跟他说就是了。”袁寒云呵呵一笑。

看着着年轻人,我也被他搞得mō不着头脑。

“蒋先生我……你的电影我都看过,我很喜欢,我对电影很高兴去,我原来在中国影戏研究社做过场记的……“这家伙也许是因为jī动,说起话来颠三倒四。

“慕白,这xiǎo子是我的徒孙,你也知道,我这个人没别的爱好,整天喜欢和徒子徒孙们一起hún,xiǎo的们有什么要求,我尽力提携。这xiǎo子不错,人聪明,也很老实,没有什么坏心眼。早就念叨着让我介绍介绍,今天也巧了,你就这么来了,这事儿,算我求你吧。”袁寒云这么一说,我算是立马明白了。

早就听说他广收mén徒,手下mén徒光是记名的就有好几千,大江南北到处都是,现在看来此言不虚。

“师叔,这个容易。”我笑道。

“这孩子叫史东山,浙江人,也干过电影。”袁寒云看着这个瘦削的戴着眼镜的青年呵呵一笑,看来他对这青年印象很好。

“史东山?你叫史东山?”看着面前的这个生瓜蛋子,我内心一震luàn颤

史东山中国早期电影的大导演之一,一声刚正不阿,拍摄的电影更是风骨尽显,当年日本人占领上海的时候,点名要他的脑袋,一部《八千里路云和月》,红遍大江南北,广为称赞。

“是了。怎么,蒋先生认识我?”史东山一愣。

“xiǎo兔崽子,还蒋先生蒋先生的叫”袁寒云用手中的烟枪戳了史东山一下,然后冲我努努嘴。

史东山反应倒是很快,立刻明白了袁寒云的意思,噗通一声就跪倒在我跟前:“师父在上,受弟子一拜”

“别呀师叔,这不合青帮的规矩吧,东山不是有师傅了么?”我大急。

青帮规矩甚严,如果已经拜过了师父,再转拜的话,那是需要原来的师父同意的,否则便是换了大事。

“放心吧,他那师父去年病逝了。你收了他,不算坏了规矩,即便没这事儿,我袁寒云说的话,就是规矩”袁寒云睁大眼睛道。

行,你行!你狠

话都说道这份上了,加上周围的人一起哄,我也就不管了,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这位历史上的大导演咣咣咣地给我磕头,然后行了一套拜师大礼。

“慕白,东山这孩子我就jiāo给你了。以后是杀是刮随你便,呵呵。”袁寒云很是开心。

杀刮?nǎinǎi的,捡到了个宝,我乐还来不及呢。

大中华电影公司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我手底下真正能干事情的,也就一个卜万苍,这一次的《辛亥**》,这么大的场面,正缺助手呢,史东山的加入,可谓正逢其时。

“寒云呀,今天是双喜临mén,我看要喝一场五龙日升楼我请客”侗五爷也是很高兴,他这么一提议,顿时引起一片欢呼声。

五龙日升楼,这顿酒,喝得酣畅淋漓,人人都很高兴。

“侗五爷,朝廷那边的事情,还得多多摆脱你了。”我举起杯子对侗五爷说道。

“放心吧。我一定尽力。”侗五爷义不容辞。

“除了此事,还有一件事情请侗五爷帮忙。”我微微一笑。

“说。”侗五爷豪气干云。

“侗五爷和师叔名满天下,师叔这一次演了我的电影,你恐怕也不能缺席呀。”我乐道。

“是了是了,都说袁寒云和侗五爷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我同意”袁寒云喝得有些醉了,哈哈大笑。

“我演你的电影?我能演什么?”侗五爷很是纳闷。

“侗五爷演铁良,应该不错。”我笑道。

铁良,乃是满清末期八旗子弟中唯一一个顶梁柱,为人有胆有才,连袁世凯都忌惮万分,武昌起义的时候,铁良坐镇南京,力主不能启用袁世凯,如果载沣听取了他的意见,那么或许清廷还不会那么快就灭亡,可惜载沣那时候已经吓怕了,召回了袁世凯,铁良也被冷落,一代英雄,最后壮志难酬。

抛开狭隘的民族观念,铁良这个人,对他的主子忠心耿耿,在只会享乐的八旗子弟中,是最后的一杆大旗。

这部电影里面,少不了铁良的戏,而铁良这个人,似乎对现在的政治没有了任何的兴趣,之前我们再三要求,他都推脱不就。我正发愁呢,而眼下的溥侗,显然是最好的人选。

“铁良呀……”提起铁良这个人,侗五爷也是感慨万千,使劲拍了一下大tuǐ,用京剧唱腔大声唱道:“罢罢罢一腔热血卖给识货的俺便从命是了”

“好”酒楼里一片叫好声。

一直喝到半夜,才醉醺醺回来,路上一帮人乐得不行。

顺利解决了袁寒云,还捞到了溥侗和史东山,对于我来说,这收获实在是太大了。

解决了这个最为棘手的问题,接下来的今天,我就彻底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看是考虑《辛亥**》的剧本了。

这么大的一场戏,这么多的投资,这么多的名人,全国民众的期待,不容我出半点的差错。

压力,可想而知。

这一次的剧本,和先前的都不一样,在具体写的时候,自然也不一样了。

我把史量才、顾鼎周、史东山三个人叫来,史量才负责历史方面的和校对,顾鼎周专mén负责当时各大报纸的报道和记载资料的,史东山则负责打下手。

四天的时间里面,四个人足不出户,从早忙到晚,在我的苦苦构思中,搞出了一个三万字的大纲

“师父,这剧本好呀”看着那大纲,史东山很是jī动。

“这哪里是什么剧本,只不过是大纲而已。”我笑道。

“这还不是剧本呀?这都三万多字了”史东山很惊诧。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写剧本的。

“只不过是个粗略的大纲而已,等到了广州,还的丰富,我估mō着,至少要在十五万字左右吧。”我róu着太阳xùe,累得快要崩溃了。

“十五万字的剧本?你以为你写xiǎo说呢?”史量才目瞪口呆。

一般的剧本,也就是个二三万字,十五万字的剧本,前所未有。

“你还别说,我还真有这个想法。等这部电影首映之后,把这剧本改了一下,就可以出xiǎo说了。”我乐道。

“这个jiāo给我了!可说好了,我们《申报》来出”史量才立刻揽下了这个好生意。

5月23日。一艘客轮停靠在黄浦江上,码头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孙中山的一帮人,加上大中华电影公司的一帮人,纷纷上传。

“二哥,月笙哥,后续的工作就jiāo给你们了,不管是人员还是物资,都必须保证要求。”上船之前,我千叮咛万嘱咐。

“没问题,你放心去吧”杜月笙呵呵一笑。

就这样,jiāo代了事情之后,我和孙中山一行,上了南下广州的军舰。

广州,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呀?对这场旅途,我是十分的期待。

###

第一更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