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武院厨房采购员
作者:情痴许公子      更新:2020-02-07 19:06      字数:2405

林策举步向门口走去,一边四下打量这座占地极广的修真学府,身后是一个占地几十亩的大型演武场,地面上铺着大理石板砖,再往远处看去,一排排整齐的校舍鳞次栉比的排列着。

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一方面是因为不能和沈秀宁做同窗,另一方面如果能在这里系统的学习修炼知识,对自己的修为进境肯定会大有裨益。

虽然他一无所有,心里还是高傲的,他不愿意去求任何人。

站在太玄武院门口茫然四顾,沈秀宁放学还早,就这么干等着多无聊,自己答应了陪她,就一定要做到。但是没想到被武院拒之门外,以后的日子还长,总得做点什么吧?

突然,武院门口墙上贴着的一张俩尺见方的红纸跳入眼帘,林策快步上前,原来是一则招工启示,只见上面用正笔小楷写着:

武院食堂招收日常帮工一名,要求为人精细,善沟通,熟悉长安蔬菜市场,每日工作俩个时辰,可兼职,月俸五两。有意者到食堂面试。

咦,不错,正愁着没有事做,还能混点好吃的。

林策把墙上的红纸小心翼翼的揭了下来,揣在怀里,又返回了武院。

武院又大,他地形不熟,在里面晃悠了很久,才在武院的西北角,一大排校舍的后面找到食堂。

食堂很大,整齐的摆放着一排排的餐桌,估计同时容纳千人吃饭没有问题。有个小厮正在打扫地面。见到林策进来,忙迎了上来。

“请问这位小哥,我想来问问做帮工的事情,请问管事的在吗?”

“在.....在......在的.....,你.....你跟我.....来,来。”说完,小结巴领着林策向食堂里面走去。

穿过小门,是个狭窄的走廊。走廊两边不少房间,都挂着牌子。蒸房的墙根是一排土砌的火灶,上面都架着大铁锅,上面放着蒸屉,正冒着热气腾腾的白气,清洗房中间是个大池塘,地面上放着堆积如山的白菜,土豆,茄子等等,此外还有煎炒间,切剁间,应有尽有。

林策暗暗咂舌,这得有多少人吃饭啊。

小结巴领着林策停在一个没有挂着牌的房间门口,示意林策进去。他自己转身回去了。

林策推门进去,一个中年矮胖子做在桌子后面,正剔着牙。此人头大脖子粗,满面红光,一身肥肉。见到林策进来,扔了牙签,扣了扣鼻子,开口道:“干啥的?”

林策从怀中拿出那张红纸放到桌子上,“来做帮工的。”

“多大啦?家住哪儿啊?家里都有什么人?”

“今年16了,就是长安人,家里就我自己。”

“家里大人呢?”

“在外地做生意。”

“米多少钱一斤,面多少钱一斤,时令新鲜的蔬菜都多少钱一斤这些都清楚吗?”

林策暗叫糟糕,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些。

“这些东西价格每天都是浮动的,你要问我今天的价,我还真不能保证不说错。不过我买东西从来都是货比三家,选既便宜东西又好的才买。”

看着还挺机灵的,胖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得点拨他一下,最重要的其实是不能明说的那个。

“那就好,你能做到货比三家我就放心来,咱们武院也不差钱,不被人家坑就好了。另外其实咱们大家伙都挺清苦的,累的跟孙子似的,一个月也挣不了几个钱,在食堂里,咱们呢是自己人,理应亲如一家,有什么困难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咳咳,你说对不?”

他啰嗦了一大堆,先说武院不差钱,再说清苦,互相帮助什么的,难道这家伙想从中捞点好处?

林策点点头,“这个自然,承蒙提携,有机会晚辈孝敬你那都是应该的。”

矮胖子很满意,真是个机灵的小子啊,一点就透。

“恩,好。我这活儿很简单,你主要负责采购。每天上午我会列张清单给你,你去账房领了银子,去市场上按清单买好了,再把多余的银子退给账房就行了。”

说完胖子伏在桌上,提笔列了一张清单:

大米二百斤

小米一百斤

猪肉一百斤

大白菜五十斤

.......

预算五十两。签名:刘大嘴。取出手章,印在纸上。交给林策,道:“去吧,先去账房领银子,后院有马车,自己赶着去。记得精打细算。”

林策答应一声,出了食堂。又在武院绕了半天才找到账房,到里面领了银子,继续绕,找到后院,赶了马车出来。

向路人问明方向,林策赶车直奔市场。

“老板,这大米怎么卖?”

“五文钱一斗。”

“能不能便宜,我买的多,而且以后天天来买。”

“最低四文半。”

......

林策跑了几家,明了了清单上物品的价格,最后选了东西好又相对便宜的,把清单上的物品按数量买好,共花了七两银子。

驱车回到武院,东西交给矮胖子刘管事验收好了,林策偷偷把二两银子塞到他手里,道:“刘管事,这是孝敬你的。”

刘管事接过银子,笼入衣袖内。道:“恩,好小子,东西买的又好又便宜,不错,你已经被正式录用了,以后每天早上记得过来干活,月底就可以去账房领你的工钱了。”

说完拿过一张纸片,在上面填上林策的名字,盖上印章,交给了林策,“这是你的工作证,咱们武院不是随便出入的,带着这个方便点。”

林策道:“谢谢刘管事,还有别的活儿嘛,我自己一个人住,回去也没事,帮大家干点就当活动筋骨了。”

刘胖子赞赏的看了看了他,“这样吧,我每月再给你加二两银子,你随便到下面转转,看哪儿需要帮忙你就帮着干点,有事也可以早点回去,总之,只要买好东西,你就是自由的了,爱在这帮忙也行,想回家歇着也行。”

注:在古代一两银子是很值钱的,大米也以‘石’论,金银在本文中与剧情关系不是很大,为阅读方便,稍作处理。另附上有关古代银子与现今货币对比的一段描述,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研究。(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