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上香
作者:暹罗猫团子      更新:2020-01-24 06:18      字数:3235

五月,梁和跟着阿娘张氏去南德音寺上香。

扬州会稽这儿的南德音寺在半山处,所以梁和坐在小轿子里晃晃悠悠往山上去的时候,在心里想,一般去道观佛寺这种地方,都是剧情触发点啊,很容易就遇上男孩子的。

梁和暗戳戳想会不会碰到容昀,结果……好吧是她想太多。

张氏带着女儿和儿媳上山拜佛,静室,斋饭都是早备好的。梁和很小的时候还记得上辈子吃过的斋饭很好吃,当时是还在建康城的南德音寺,梁和期待了很久的斋饭,味道也就那样,说不失望是假的。

渐渐的几年过去,梁和对斋饭也没有什么执念,都放下了。然后,就遇到了扬州会稽南德音寺的斋饭。

真的好吃到哭。

梁和她们这次来上香是为了京里的二房。

说来新帝登基才半年多,朝中也无甚大事,国丧期间大家都很低调。在这种时候,定国府的二房就显出来了,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嘛。

要说平时这一点儿八卦转眼就忘了,奈何现在大家都比较规矩,众人无瓜可吃,内心极度空虚(假的)……然后好几件事都和二房有关系,可不就要被念叨念叨。

先是朝簌,朝簌生了个女儿。

朝簌生女还是四月里的事情。去年七月朝簌有了一个多月的喜脉,八月时好消息就送到扬州了。大家当然都很开心,朝簌梁家这一辈第一个是外嫁女,两个多月就有喜,怎么都是件高兴事。

为此张氏在去年九月还特意去了南德音寺,希望佛祖保佑这孩子平平安安的,所以张氏此来也算是还愿的。

说实话,这孩子是男是女还真不要紧,日子还长着。这小姑娘生在国丧期间,满月,周岁都不能办了,张氏就想着这次在南德音寺给她点盏灯。

朝簌生女这是件喜事,但有好事就有坏事,朝歌的未婚夫死了。张氏并没有同梁和说起过这些,是张氏与二嫂陈氏说起时梁和听了一耳朵。后来细问琥珀,才略知些内情。

这也要从去年说起,九月里蒋氏给朝歌挑了门顶好的亲事,是姜家三房的嫡次子。

朝歌是庶女,永宁街姜家也是有头脸有名望的人家,能说上三房的嫡次子,蒋氏是费了心的。

二房梁楚是个厉害人物,挣下的家业体面论起长房来也不差什么了,是以蒋氏给底下这一串小仙女说亲的时候也挺容易。

自从长女朝簌嫁给陆照临,朝歌朝笙的亲事都有人来问。朝笙到底还算小,蒋氏不着急,总要多看几年。朝歌年纪比朝簌只小了三岁,正经到了该说亲的年纪。蒋氏挑挑拣拣,最后定下了姜氏子。

原是在走三书六礼,纳彩问名都过了,皇帝大行,这亲事也只好先撂下了。两家说定等三年国丧出孝后在完婚,不想五月出传来消息,姜家那孩子病逝了。

其实三月里就隐约有不好的信,只是少年公子,素日也没有病弱的传闻,谁也不成想一场春寒便索了命去。

梁和听琥珀讲完后跟着也叹了几句,这样急转直下的命数,可怜朝歌那样好的姑娘,婚事上横生这许多枝节。

二房真正的大事倒不是上面这两桩,朝簌生女再大的喜气头一份也是陆家的,白发送人最难过无非永宁姜家。二房的好事落在小少爷身上,梁秋延考上太学了。

梁秋延自幼敏慧,博闻强识,虽然一样是个被阿爹耽误了学业的可怜娃,但梁秋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终于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进入太学。

新帝登基不久,也没什么大动作,三月初春时候开了太学,选各家少年子弟入读。梁秋延能进太学本身不是多大的喜事,毕竟梁楚身居高位,梁秋延作为独子,太学里怎么都有他一个位子。

难得的是梁秋延学问扎实,文采风流,入了皇帝的眼。

据说那是个午后,本来打算歇晌皇帝随手扒拉着卷子,也没多认真看,都是一群小少年写出来的,就算是请的捉刀也记得写的像样点,哪有一眼就看出假的来……来,还真有。

皇帝从一堆初中生作文里挑出了一张大学生论文,第一眼吸引皇帝的却是那一手端正的行楷。

大梁这时候刚有一点馆阁体台阁体的雏形,还没发展起来,叫文华体。正楷里揉杂着一点行书的飘逸,力求好看又工整。梁秋延这字,在宋承徵看来,有几分力度了。

宋承徵没指望发现什么良才美质,开太学也不是为了发现培养什么好苗子。自己父皇晚年才遇到陆照临文章天下,师徒情深君臣相得,可见好弟子可遇不可求,而他书画一道笔墨丹青已经有了小儿子算是继承衣钵。

宋承徵轻晒,自己的衣钵,不该是江山天下么。

宋承徵对字满意,偶然起兴想见见人还是因为这内容实在有点假。

七八岁的小少年,再惊才绝艳也不过当年容昭容受谢。宋承徵记忆里最出众的世家子弟总是兰台容氏子,要说这文章时八岁的容昭写的,宋承徵信,但梁秋延,谁啊?

所以这样那样的机缘巧合下有了文华殿论对,宋承徵第一次把梁秋延看在眼里,少年沉静平和的气质压下了眉目间的精致绮丽,皇帝想,这倒确是个可塑之才。

张氏这次来南德音寺上香还真就是为了二房,是梁胥说二房最近俗事颇多,好坏去庙里拜一拜。国丧期间不能生孩子,二嫂也不能求子,梁和一个小姑娘,纯是来吃斋饭的。

于是也没耗多少工夫,过午后略歇一歇也就下山了。下山也无话,并没有什么美丽的邂逅,只在梁和让小丫头下去卖两盒沁香楼的山药百花糕时,小丫鬟回来除了提着糕点外,还捧回来一本棋谱。

小丫鬟说话不大利落,梁和倒是听明白了。小丫头去买糕,遇见了自家小公子梁绍并小二爷容昀,然后容昀给她的棋谱。

梁绍今天去找容昀梁和是知道的,这两年梁绍和容昀关系越来越好,没事就在一起。梁绍大概真是去买糕的,容昀就很可疑,这么想想梁绍会亲自去沁香楼多半跟容昀逃不开关系……

当然也可能纯粹巧合是梁和自恋了。

容昀逛个街都带着棋谱真的很棒棒。

容昀这几个月来总喜欢送他东西,没事儿就送,用各种理由送各种东西。这次琥珀跟小丫头问清楚了就告诉梁和,当时容昀的话是听说姑娘这阵子在打谱下棋,家里找出了几本棋谱,聊供妹妹赏玩。

梁和不用想就知道容昀为什么那么清楚她最近在背棋谱呢,肯定是梁绍好弟弟卖了他阿姊。

容昀并不能常常见到梁和,但梁和总能听到他的名字,存在感特别高。

梁和这一年真切的有种容昀是自己的小竹马的感觉,容昀已经是个十岁的少年了,俊秀漂亮,笑起来还有一个小酒窝。

就在梁和以为她和容昀会一直这样慢吞吞隔空培养感情,也许到最后都只是年幼时懵懂无知的错觉,剧情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变了。

——————————————

时间线拉到一年后,梁和九岁,容昀十一岁。

端泰二年不咋太平,年初开始就没下过雨。大旱,流民,匪祸,令人头疼。陛下登基不过一年有余,便出了这等天灾,起先各州府郡守还不敢上报,后来瞒不下来了,战战兢兢奏上去,倒没听说九重金殿里碎了什么东西,只是发了旨意,好生赈灾。

消息递到陛下案前的时候,已经成灾了。

扬州这儿还好,大旱么,旱到哪也旱不到扬州。惨的是豫州徐州等地,扬州只是要防着流民进入州府作乱生事罢了。

大梁立国近百年,要说这水祸不知发了多少次,那些塌了建,建了塌的堤坝,还是头一回孤零零在江边没有水。

大旱呐,可是新鲜,新鲜得都慌了神。主要是没人料得到真能旱了这许多日子,搞得大家都有点蒙,这一时各处才显得有些忙乱,好像是个多了不得的大事一样。

不过这些由天灾而至人祸,更甚引出的种种人伦惨剧,都不与闺阁相干,梁和此前对这些几近一无所知。

张氏梁胥恐她小姑娘家知道了这些徒生忧惧烦恼,这段时间便拘着梁和不令她出门,也是看护之意。张氏安排府里施粥的事也避着梁和,又特意叮嘱过梁绍不叫他在梁和面前乱说。

梁和这辈子生活里只有风花雪月,从建康到扬州又都是繁华富硕之地,梁和平时也不出门,几个月下来梁和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能瞒的这样紧,大约还是梁胥发了话的缘故。

这日又是上香,扬州南德音寺后山有一片不大不小的小树林,容昀说他前年在那里手植了一棵小树苗,想邀梁和去看看。

梁和没答应,她不要与容昀走得太近,不好。

可过了容昀说的日子后,梁和心里又痒痒,到底还是想瞧一瞧容昀亲手栽种的树苗是什么样的。虽梁和知道她一个人去也分不清哪棵是哪棵,可有时候就是想去,也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