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朱初六设计救朱桓
作者:杨马林      更新:2020-01-08 10:47      字数:2189

朱初六在宅府客厅内焦虑地踱步。

管家朱二贵疾步来到朱初六面前,说:“老太爷,事情已经这样了,您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朱二贵四十来岁,中等身材,面目清秀,显得很精明。原来在县衙门里当小吏,因能说会道,机智多谋,被朱初六看中,高薪请来当管家。

朱初六:“玲儿都对你说了?”

朱二贵:“说了,不瞒您说,少爷的祸确实闯大了。”

朱初六:“骂他****的也是白费精神,你说说,怎样才能救他?”

朱二贵谄笑地说:“老太爷,救少爷的路子有两条,一条是求陛下开恩,饶了少爷。可是,陛下正在火头上,现在去求他,可能是火上浇油。另一条路子是在刚接管定远的郑士元身上下功夫,他要是暗中帮我们一把,也许少爷还有救。不过,听说这个郑士元是软硬都不吃,油盐都不进,而且犟得很,不好对付。”

朱初六失望地说:“照你这样说,这两条路子都走不通,少爷只有等死了?”

朱二贵摇摇头:“那倒不是,俗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有一计,虽然没有绝对的把握,但可以试一试。”

朱初六急切地问:“什么计?”

朱二贵凑近朱初六的耳朵说了一阵。

朱初六不时地点着头,听罢,说:“你明天一早去会一会那个郑士元,看他怎么对待!”

郑士元严肃地端坐在县衙大堂上,官吏和衙役们恭敬地站在郑士元的桌前。

郑士元:“朱桓一伙人在定远县胡作非为,已经引起公愤。陛下有令,要严查朱桓一伙人的罪行。你们在这里供职多年,对他们这伙人知根知底。凡是知道情况的,都应向本官揭发。”

官吏和衙役们互相瞟了瞟,都不吱声。心里都在想,朱桓何许人也,皇帝的侄儿,何况他还有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爹,谁敢揭发他,岂不是伸脑袋接石头自找难受?

郑士元不满地说:“怎么,是都不知道情况?还是害怕报复?”

官吏和衙役们仍不吭声,他们都知道,几年前朱元璋要严惩朱桓,朱初六一求情,朱元璋就饶了朱桓。这次如果又是这种结局,凡是揭发他的人将来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郑士元正色地说:“朱桓、孟庭林和吴金德都被抓起来了,你们还怕什么?他们一伙人的罪行,已是路人皆知,你们要说不知道,那本官就要问,你们这个官、这个差事是怎么当的?不说是行尸走肉,起码也是严重失职,你们还配穿这身官服,拿朝廷的俸禄吗!”

官吏和衙役们犹豫不安地互相瞟了一眼,担心不揭发朱桓,郑士元会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郑士元指着前排中间的巡检说:“你先说。”

巡检惶然地说:“启禀郑大人,这个这个,卑职一到衙门就埋头办事,下班就笔直回家,一回到家就不出门,卑职确实不知道朱桓他们干了什么坏事。”

郑士元冷冷一笑:“不是不知道吧?是怕朱桓找你秋后算账吧?”

巡检尴尬地望着郑士元,那表情在显示,是的,我是怕朱桓找我秋后算账。

郑士元厉声地说:“既然你怕得罪朱桓,本官就成全你,你现在可以回家了,再不要来了!”

巡检慌了,连忙从衣兜里掏出一份材料递上:“郑大人,卑职不是怕,确实有难言之隐。其实,我早就把朱桓等人的罪行写好了,只是不敢带这个头。”

郑士元接过材料:“知道什么尽管说,有陛下撑腰,你怕什么?”

巡检:“据卑职所知,朱桓等人打着为皇帝建行宫的名义,擅自增加税额、乱设税种,三年共从中贪污六万七千贯,吴金德贪污三万六千贯,苏培康贪污一万三千贯,孟庭林贪污五十贯,”

郑士元看了看材料:“写得很好嘛,早就应该痛痛快快地交出来。其他人有没有想交材料的?唵?”

另一名官吏也递上一份材料:“郑大人,朱桓胆大妄为,曾密令吴金德到凤阳府搞到一张盖有凤阳府印信的空白文书,伪造一份增设税种、增加税额的通令。他们就凭这个假通令,堂而皇之地乱收税。”

站在后排的刘衙役伸长脖子说:“禀报郑大人,吴金德冒充皇亲国戚,到处强诈讹要,敲诈勒索,加起来,至少有二万多贯。”

万衙役紧接着说:“郑大人,吴金德多次强奸妇女,前不久还在邀月酒店强奸过一名女帮工。”

唐小吏等三人来到郑士元面前,唐小吏将一份材料递给郑士元:“郑大人,这是我们三人的揭发信,朱桓除了以上罪行外,他还多次强奸良家妇女,甚至把巡俭张仪的小老婆抢到家中强奸。”

“我揭发!”“我也揭发!”“我也揭发!”七名官吏和五衙役也将揭发材料递给郑士元。

郑士元扫了一眼其他官吏:“还有没有要揭发的?”

没有人站出来,也没人应声。

郑士元:“可能有人觉得不方便在这里谈,那就单独约时间谈。今天大家揭发了不少问题,等本官把这些材料看完之后,再分头找有关之人深谈。”

门吏进来禀报:“郑大人,朱老太爷的管家朱二贵说有机密情况,要求见郑大人。”

郑士元:“哪位朱老太爷?”

门吏:“就是朱桓的父亲。”

“啊,请他等一下,”郑士元合上卷宗,站起来对大堂上的人说,“今天先就说到这里,退堂。”

官吏们走后,郑士元对两位衙役说:“你们俩个在隔壁做记录,不叫你们,就不出来。”此案复杂凶险,稍有不慎,不仅办不下此案,办案人就先栽倒了,郑士元不得不多安些心眼,步步都留下证据。

一位小吏对郑士元说:“郑大人,朱老太爷可厉害了,您可要当心。”

郑士元:“再厉害也没国法厉害,你们把记录做好。”

“好咧,”二位小吏进入东厢房,将门掩上。

郑士元对门吏说:“请朱二贵进来。”

门吏对门外高喊:“朱二贵,郑大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