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一百零一章 卤水泡菜
作者:安二十四      更新:2019-11-27 23:55      字数:3362

待顾安喜下了车,慧静才从从容容的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说道:

“皇兄身体抱恙,怕是不宜御驾亲征了,还是留在金陵处理政务为好。”

帷幕里传来几声低低的笑。

“那个太医是你的人吧?”

此时三军还未汇合,这只军里自然都是京军的人,而太医也是随皇帝而来的。

慧静回道:“最起码他所讲的都是真的,而皇兄你的病也不是我害的。”

智沐低笑:“这是自然,若你能害我,这金陵皇帝我不当也罢,你我也断然不会端坐于此。我只是好奇,这短短几天,你便能收买太医,手段见长啊!”

慧静谦逊的回道:“只是让他说真话而已,算不得收买。人嘛,总是会成长的,正如皇兄你,不也成长得让我陌生吗?”

智沐也不多作解释,直问道:“你想怎样?”

慧静字句铿锵:“皇兄留守金陵,由我代行君权!”

皇帝御驾亲征,虽然军权还是在大将军手上,可是君权高于大将军,关键时候可以全权接管。当然,前线打仗出了什么事也是皇帝负责,一个不好便是上天罪罚,要下诏罪己的。

这件事情关键不在智沐留守金陵,也不在代行君权。智沐留守金陵,那军队自然由慧静全权掌握,君权是否代行也毫无影响。

智沐沉默了片刻:“你可以代行君权,但我还是会一路北上,去前线。”

慧静惊道:“你身子如此差,怎么能去?”

智沐:“慢点走就行。”

慧静喟然叹息:“何必呢。”

在他看来,智沐拖着病体去前线很不理智,尤其是他受不得舟车劳顿,越赶路就越辛苦。

而最主要的是,智沐说让他代行君权,可是却又坚持北上,那到了地方,谁掌权还不是他一句话的功夫。

智沐缓缓道:“我要小安子陪着我。”

慧静又惊又怒,犹疑的看着智沐。

心里不期然的多了些荒唐的想法,智沐执意要北上赶赴前线,该不会是满足小安子的心愿吧?

心里想着,可是嘴上却断然的说:“绝无可能,小安子必须随我一同赶赴前线。”

智沐端正道:“我可以把虎符给你。”

慧静心里又是一惊,要知道虎符一出,统辖三军。

这里的三军是虚数,实际上是指能统御的不止三军。

虎符是大凉国军事的最高象征,虎符一出,军队景从。有些偏远地方的军队,甚至是只认虎符不认朝廷的任命,而边疆诸城,也算是这种地方。

朝廷莫名其妙派去一些将领管辖他们,他们根本不会认。这些地方铁桶一块,上下齐心,极难管理。

慧静沉默不语,如果智沐把虎符给他,那他至少不怕智沐去了前线和他争权了。

虎符的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并重,虽然怎么大也大不过君权,可是这已经显现出智沐的诚意了。

要知道,虎符给出去简单,收回来可就难了。

慧静缓缓吐出一口气,道:“皇兄,你可能不知道。小安子之前出宫,辗转去了巴渝,就是去寻她的娘亲,而此次去前线,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去寻她的娘亲,若是跟你一路走,少则晚到几个月,多则打完仗才到,那时候就晚了。”

智沐微微昂起头,不知在想什么。

“这点我确实不知道。”

慧静连忙道:“所以小安子不能随你一路走。”

智沐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就让小安子和你一路吧。”

慧静不知智沐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好说话了,连忙想让他打消去前线的念头,可是话在嘴里还没说出口,就见智沐又说道:

“但前线我还是要去的,无论要走多久也要去的。至于小安子——”

他顿了顿,表情与语气一下变得狰狞无比:“你最好不要让她有什么闪失,不然,我让你!十!倍!奉!还!”

他躺在软垫上,面容憔悴,脸上的狠厉之死像是病魔在索命。慧静何曾见到过这样的智沐,一下竟然被吓得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才难掩心中的震惊回道:“我、我自然不会让她出事,于情于理都不会让她出事。”

他话刚说完,背后的帘子就被掀开了。

顾安喜端着一碗粥进来了:“你们在说什么呢?”

智沐一脸微笑:“没什么,在说国事呢。”

顾安喜仔细端详智沐,放下碗:“你看起来好多了。”

智沐笑道:“和皇弟聊了会儿,感觉是好多了。”

慧静也才回过神来,露出一个难看的表情。

顾安喜不明就里,只是盯着他们,心里很是狐疑。

刚刚明明听见声音很大的,他们是不是吵架了?

智沐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准备慢慢的奔赴去前线。皇帝在外可是大阵仗,军队花了一天的时间整顿,留下了足够的护卫队。

智沐本来身子骨就虚,还要硬撑着赶路,估计得多花几倍的时间才能赶到前线。

顾安喜不知说什么,想了一会儿,便冲智沐挥挥手,说前线见,就骑着羲和走了。

智沐“看”着她的背影,苍白的面孔下露出一个极为寡淡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雪中的白梅。

————

接下来的日子里,慧静都忙得不得了,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抽调地方的农民、民兵,搬送辎重。要和地方的长官沟通交流,还不能透露风声前线打了打败仗,只是说要往西北走。

两京合一的事情倒是可以说,只不过未来的局势他也说不准,对此就忌讳莫深了。

除此之外,军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向他汇报,还有两军会在途中与他相会。

他的亲卫队用起来不顺手,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动手,所以时常忙得脚不沾地。

顾安喜倒是自己玩得很开心,骑着马到处跑,只不过行军的时候不好乱走动,扎营的时候也不好乱走动,所以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部队里面瞎晃悠。

她有时候也会和她的亲卫队天南地北的侃,她的亲卫队的人不多,除了方大牛之外都很机灵。

他们和顾安喜相处了几天就知道顾安喜是个不着调的主儿,于是也和顾安喜嘻嘻哈哈的。

他们此时已经吃过晚饭了,正坐在营帐里面闲聊。

亲卫队里面除了方大牛和二林之外,都是父母健在,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其实这完全说得过去,京军本就是精锐,他们还是精锐中的精锐,光是吃饭都比寻常人多吃两碗,还得天天有肉,这个可不是吃百家饭长大能比的。

事实上,他们大部分都是有点小背景,由家里人送来参军,想着打拼几份功绩的。

方大牛和二林是例外,方大牛自然不用多说。二林也是个孤儿,只不过收养他的人是个什长,还是个没儿子的鳏夫,这个什长把他寄放在军中养大,后来就随军调动去了西北。

二林这是追随着他养父才去的西北。

二林把火堆架好,又在上面架了壶水,然后坐在角落,用饱含期待的眼神看着“哥哥”们侃天侃地。

一个叫陈大头的小兵拍了拍肚皮,说:“今天我们讲‘泡菜’。”

二林:“泡菜有什么好讲的?”

陈大头笑了:“二林,你这就不懂了吧,这泡菜可是最有讲究的。”

二林好奇道:“泡菜又有什么讲究?”

陈大头转头对顾安喜谄媚的笑:“让我们老大先说两句。”

顾安喜点点头:“泡菜确实很有讲究……”

陈大头顿时露出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好像在说:我就说吧。

其他人则是专心致志的看着顾安喜,想听听她到底会说什么。这些天无论他们天南地北的侃些什么,顾安喜都能找到话讲,也都讲得好,能讲些他们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他们这些小兵早就对见多识广的顾安喜折服啦!

“大凉各地都有吃泡菜的习惯,但吃泡菜的习惯、腌泡菜的材料都不一样,有的地方也叫咸菜、酸菜。有的地方分得很清楚,有的地方是不分的。

吃泡菜就像地方的水土一样,有地方的记忆味道,有的人离乡多年,吃到一口家乡的泡菜,泪如雨下。各地的泡菜是不一样的,东北叫酸菜,喜欢用大白菜腌;巴渝喜欢腌泡椒、酸角豆;西南比较能吃辣,喜欢泡大红辣椒;广府那边吃的味儿轻,吃梅菜。

做泡菜的坛子和水,都是有讲究的。老妈妈挑坛子都会仔仔细细的翻看,坛子有没有砂眼和裂痕。泡菜的水叫母水,也就是老盐水。一坛子老盐水就和老卤一样,是会传承下去的,女儿出嫁,做母亲的就会送一坛子老盐水,供女儿做泡菜吃。你们吃过卤水么?”

顾安喜问道。

小兵李全由连忙回道:“吃过!”他的嗓音黏糊糊的,说完咽了口口水。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回:吃过。只有二林一言不发,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顾安喜。

顾安喜笑道:“这就是了,你们吃的卤水是不是有的咸有的淡,还有的说不出来的好吃?这就是老卤水的好处,有些老卤水熬了一二十年,每天熬,每天都加进去新的材料,煮出来的卤鸭卤鹅都特别好吃。那些味道是多重、层次的,吃这些卤味,就像是吃一二十年卤煮过的鸡鸭鹅猪一样,每一口都觉得香。”

营帐内顿时响起大片大片的口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