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仓廪实而知礼节”
作者:少雄      更新:2019-11-22 16:28      字数:2878

琴家成为了万元户,琴父脸上整日挂着笑容,对人也客气了许多。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山村出现了琴父、琴桂、阿泉三家万元户,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如何“先富带后富”。

以往,琴父、琴桂、阿泉在自己的温饱都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即使努力致富,即使也想与乡亲们一起富裕起来,但是,哪里好意思表示要带领乡亲们致富呢?

如今,他们三家真正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县高官辛献专程到小山村调研农产品基地建设,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三人,要象伟人规划的那样,以先富起来的人,去带领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

自从有了先富带后富的任务,琴父、琴桂、阿泉慢慢地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阿泉一开始在村子周边挖井,无私地教会了许多年轻人挖井,他认为自己的这一举动便是带领村民致富,求他教挖井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耐心了,有的人求上门来,有时候一整天都不理睬人家。而如今,县高官辛献要求他们要主动去带领村民致富,阿泉一时很难转过弯来。他到了一些村民家里,询问养殖业的意向,一些村民也没有给他好脸色。有的甚至将他赶了出来,嘴里嘟哝着:“你们自己万元户了,就别到我家来显摆了。”

阿泉与琴父、琴桂商量对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希望琴父和琴桂能想出个办法。其实,琴父、琴桂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听说了阿泉的遭遇,想起自己的经历,他们认为,如果象从前一样的脾气,是没有办法完成县委交给的任务的,经过讨论和争辩,最后便形成了共识,相互鼓励起来:“不管别人怎么对我们,我们对别人都要以礼相待、不厌其烦。”

慢慢地,村里的人发现,琴父、琴桂、阿泉变得威严和注重礼节。他们对谁都保持着热情,对谁都彬彬有礼。久而久之,人们都分不清了,他们究竟是因为有礼节而成为万元户,还是因为成了万元户而变得有礼节。

慢慢地,村里的人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同,也愿意听他们的话,愿意和他们攀谈。久而久之,人们再也没有觉得他们在显摆,反而觉得他们成为万元户很有道理。起码,他们比自己懂得更多的事理。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人们突然发现琴父的眉头又开始皱巴巴的。村里人不敢问,只敢背后议论。不久,这些议论便传到了琴奶奶和琴母的耳朵里。琴奶奶开始更加留意起琴父来。

这一天,琴父皱着眉头,在村口老是张望远处。

琴奶奶便走上前去,问道:“以前你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也没见你这么愁呀!如今都万元户了,不愁吃、不愁穿的,为什么反而满面愁容了呢?”

琴父沧桑的脸上闪过一丝忧虑,喃喃地说道:“正因为以前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到晚只顾着吃和穿。如今,不愁吃穿了,方才想起许多的事情来。心里不安哪。”

琴奶奶问道:“究竟什么事情令你如此不安呢?”

琴父不禁落泪,含着模糊的泪水,许久才回答说:“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外出了,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琴声是出去赚钱的,多少也能够赚钱养活自己。而琴咪、琴音,真不知道她们过得怎么样了?”

听了琴父的话,琴奶奶也显得有些激动:“是啊,琴音到省城上大学,这么些年头也没有过问她们到底过得怎么样,是不是有困难。不过,当初家里那么穷,连她的学费都付不起,就算她有困难,也肯定不会告诉家里的。”

琴父说道:“我最了解琴音了,如果不是手上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她肯定会回家来看看的。”又掐指一算,补充说:“如果我没有算错,琴音也快毕业了。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没人送她,也没有给她生活费;如今快毕业了,我们的生活也宽裕了些,是否该到省城去看看她呢?”

琴奶奶一边抽泣,一边说着“应该、应该”,便离开了琴父,走进自己的屋子擦眼泪去了。

远在省城的琴音,早就从省城的报纸上了解到故乡的变化,但她对于家人的变化却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觉察。

学生会的同学派人通知琴音,说家里人到学校找她。琴音听说家里人来找,第一时间便想到陈倩。她知道,陈来找她只会在女生宿舍门口,而只有陈倩才会通过学校找她。她的心不禁忐忑不安起来,都快毕业了,该不会是陈倩前来中止代培吧?

琴音硬着头皮来到学校会客室,会客室的门缓缓推开,琴父、琴母带着笑容出现在她面前。琴音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怔怔地看着父母亲,当琴父、琴母满面笑容向她靠拢过来的时候,她确信这不是做梦,而是实实在在的父母亲,他们到大学里来看自己了。

琴音瞬间鼻子酸了起来,久别重逢的酸甜苦辣侵袭全身。她下意识地冲上前去,恨不得将父母都拥抱入怀。

琴父、琴母杂乱无章地问起琴音的学习和生活,什么“平时伙食好不好”呀,“生活费从哪里来、够不够”呀之类的。琴音则平静地一一如实如实作答,自然提到了陈倩、陈来姐弟。听说这些年琴音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这姐弟俩支持的,琴父琴母都迫不及待地想见姐弟俩,当听说陈倩在香港,陈来在省城的时候,琴父满面愧疚地说道:“哎呀,我们得好好谢谢他们,顺便也将钱还一些给人家。”

琴音愕然地望着父母亲,好像多年没见已经不认识一样,仔细地打量着父母。父母亲都感到不自在,问道:“你这样子看着我们干嘛呢?”琴音笑着说:“你们以前都从来不问我这些事情的,今天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些事情来了?”

琴母笑着说道:“以前家里那么穷,就算关心你,也没有办法解决你的生活费呀。”

琴父在一旁补充说:“现在家里发展了多种经营,收成好,也有了些积蓄,总不能再让你受委屈了。”

琴音俏皮地呶着嘴巴,用谁也听不见的声音喃喃说道:“难道这就叫做仓廪实而知礼节?”

琴父、琴母都说没听清楚,让琴音再说一遍。琴音解嘲说,其实也没什么啦,我放学后就带你们去见陈来。

晚餐就是在陈来饭馆用餐的。陈来亲自下厨,做了好多道省城驰名的好菜,还使劲地给琴父琴母夹菜。嘴巴也特别甜,称琴父琴母为伯父伯母,说什么“你们好不容易来一趟省城,无论如何也要让你们尝尝省城的招牌菜”。

陈来饭馆里其乐融融的氛围,让琴音心里升腾起一道幸福感。她心里默默地想:如果陈来现在向父母道出想娶我的真相,我肯定愿意嫁给他。

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琴父从口袋里摸出十沓崭新的人民币,对陈来说,多少也还一点琴音的生活费给你。陈来无论如何也不肯要,推辞说:“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好人,我资助琴音是指望她将来毕业了嫁给我。”

琴父、琴母都显示出一种很内疚的表情。琴父说:“哪里哪里,陈老板不是说笑吧?我们山沟沟里的女子,如何有那福气嫁到省城来呢?”

陈来笑颜十足地说道:“我看过报纸了,其实你们小山村发展得挺不错的。你们住的小山村,已经不是穷山沟了,而是漫山遍野的财富的村庄了。我还羡慕你们那儿的田园生活呢。”

琴音在一边听说了他们的对话,忍不住插嘴调侃道:“爸、妈,陈来给我的生活费很多,你们怕是还不起了。既然他喜欢我们小山村,不久我毕业了就带他回去做你们的入赘女婿!”

琴父、琴母、陈来都哈哈大笑起来。。

琴音看着他们的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从丰收的农村出来的父母,还有“试水”起家的陈来,加上即将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琴音,这一晚都没有了以往的局促情绪,他们的笑,他们的开怀,将省城这家饭馆衬托得欢乐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