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南北通途
作者:少雄      更新:2019-11-22 16:28      字数:2549

辛献怀着一个梦想,急急忙忙地赶回县城。他回到办公室,立即让秘书通知好几个单位负责人到办公室开会。大约半小时后,这些负责人都到齐了。这些单位负责人坐在辛献办公室,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和局促,大家凭直觉,辛献这么久在农村、农民中间驻点,肯定又有大动作了。

辛献似乎看出了大家的感觉,便干咳了三声,作了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同志们,今天让大家来,就是要与大家商量事关民生的大事的。”

说到民生大事,开会的许多人开始来了精神,眼睛盯着辛献。在他们看来,凡是辛献亲自部署的大事,都是直接与农民相关的、紧迫的事情。这会儿,辛献又会部署什么大事呢?

辛献离开坐位,到书架上取下一份文件,那是一份中央关于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的文件。大家看了文件,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是不是要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啊?”

辛献显然听见了议论,他拍了一下桌子,显得有些生气。办公室里立即安静了起来。

“作为一县的最高官员,我觉得有必要跟你们多说几句,”辛献说道,“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我们县从一两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而刚才,我还听见有人在议论是不是要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看来,有些单位负责人确实是远远落后了,连群众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我们及时跟进哪些工作都不知道?!”

会场上的人开始低头,生怕辛献锐利的眼光扫到自己。

辛献继续说道:“现在的农村和农民,搞起了很多新鲜的花样,连我这县委高官都得向他们学习了。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农村已经逐步形成了蔬菜生产基地、肉鸡肉猪和塘鱼养殖基地、果树种植基地等等许许多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作为县政府,如果不及时跟进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解决温饱的热情,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就将愧对我们的父老乡亲。”

会场的人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出声。倒不是害怕说错话挨骂,而是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辛献发现了什么问题,当前要解决哪些问题。因为不知道,所以只好假装稳重,端坐着等待辛献继续安排事务。

辛献也看出了会场的尴尬,为了缓和气氛,他便讲述了小山村农民从外省人到当地收购辣椒一事受到启发,掀起冬种辣椒等蔬菜的热潮,并逐渐形成生产基地。

讲完后,辛献笑着问大家,就这样一件事,大家悟出什么道理了没有?

看见在座的人一直摇头,辛献耐心地说:“作为县里部门的负责人,就必须根据农民和农村的现状,比他们想多一步,想远一点。否则,我们岂不成了群众的尾巴?如果是这样,我们岂不成了误国误民的罪人?”

其中一个负责人兴奋地脱口而出:“该不会是让我们帮农民卖菜吧?”话音刚落,满堂大笑起来。

辛献也跟着大笑,然后又止住笑容,严肃地说:“对,我们就是要帮助农民卖菜,不但卖菜,还要帮忙卖肉,卖水果。”

开会的人开始面面相觑起来,有的人低声说道,那么我们都不用干别的活了。

辛献又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亏你们还是比百姓更有文化的官员。我说的帮忙,不是要你们直接去帮忙,而是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让农民顺利地卖掉他们生产的大量农产品,从而达到温饱和致富的目的。”

说完,辛献部署了三个任务:第一,尽快鼓励农民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成立县、公社、村庄三级南菜北运流通组织。第二,象小山村这样的山里的村庄,没有大路,平时运输都靠人力肩挑膀扛,要尽快发动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开辟一条大路。第三,由县委牵头,积极主动与上级沟通联系,建立全县农产品外销的渠道。

此后的一段时间,临江县又成了南粤大地各大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台关注的焦点。

县里成立南菜北运流通组织后,原先经济基础较好的李非、林前等人,纷纷购买了农用拖车,准备参与运输,并且雇请了司机,准备从运输业中赚取一笔钱。县、公社、村庄,一大批农民,有的购买了三轮机动车,有的购买了农用货车,一时间,全县涌现了许多参与运输业的购销贩运队伍。山区呈现出一片外向型的勃勃生机。

通往小山村的公路建设也摆上了日程,由于与小山村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参与了公路建设。琴奶奶、琴父、琴母,还有琴桂、琴鹏父子,许许多多的村民,都扛着锄头,拿着铁锹,日夜不停地开凿公路。连建材厂的许多专业工人,也都在琴美的带领下,参与到了公路建设中来。一条弯曲而又宽阔的公路,正将小山村与城镇紧密地联结起来。

辛献打电话给地委高官钟贵,述说了山区农民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急需解决运输和外销问题的请求。钟贵十分赞赏辛献的想法,说道:“你们能想到这些,确实不简单呀,山区与外界的联系,你们首先做到心通,则路通啊。农产品的南北通途,首先就是心灵的通途。可喜可贺的是,你们已经做到了。”

钟贵放下电话后,觉得南菜北运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绝不应该仅仅是临江县一县的事,而应该是南粤大地全省的事。他拨通了南粤大地高官的电话……

不久,一个从临江县首先发动的,而由南粤大地牵头的省、地委、县三级更大的南菜北运流通组织建立了。

当一个丰收季节到来的时候,一辆辆车,一排排车队,将小山村的蔬菜、鸡、猪、鱼、水果,从村子里直接运往县城,又马不停蹄地运往省城。而省城则有火车、汽车,甚至飞机运往北方。

琴父、琴桂等人高兴得整日地逢人便夸赞辛献说:“现在有父母官,真正是替我们农民着想的父母官呀!以前靠人力运输,运得很少,现在靠汽车运输,一车东西相当于百人的肩膀呀!哈哈!”。

省城的报纸,又刊登了临江县的新闻,不过这次的主角是小山村。报纸在头版刊登了琴父的照片,旁边是新闻标题《南北通途:小山村里的大买卖》。新闻写道:

两年来,临江县小山村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基本经营制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创汇农业,建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这些商品生产基地的建立,使山区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加快。小山村是商品生产基地开发和建设较早的山区村庄之一。临江县及时跟进农村发展形势,结合自身传统农业生产形成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化、专业化商品生产基地和外销组织。临江县有五十多支运输车队,每年北运蔬菜二万多吨,销往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蔬菜品种也从以前单一的辣椒,增加了苦瓜、玉豆、梅菜等品种。今年,该县小山村,仅仅一村,蔬菜复种面积数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