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出兵
作者:冬纪凉茶      更新:2019-11-16 03:07      字数:2440

唐川说要招兵,这些三河县父老就大力支持,不过半天,就招到了两千多名青壮。虽然有些少,不过这些青壮都是自备兵器的。

唐川说要粮草,这些三河县父老就慷慨解囊,不过半天,就凑出了几十大车的粮草,足够唐川他们千余人吃一个月了。

不过,唐川还是有点不满意,因为这些三河县父老竟然催促他去解救其他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他县的子民。

什么意思,想赶我们走啊?

“不是啊,大将军,您身负项燕大将军的重托,要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如果在三河县耽搁久了,对大将军的大业不利啊。”

“是啊,大将军,您现在首举义旗,正需要大展宏图,扬威名于四海,如果在三河县耽搁久了,不利于将军您的威名远扬啊。”

……

丫的,你们的意思不就是让我滚蛋吗?

不过,你们的算盘也别打得太精明了!

哼哼!

唐川冷笑了一声。

“列位乡绅父老,三河县遭遇大火,损失惨重,这一切都是因为明贼的缘故。有怨抱怨,有仇报仇,我们三河县的损失,就要从明贼那里讨回来。为了弥补这次大火对三河县父老的损失,本将军决定,派遣一支大军东进,攻略三河县以东诸县,这些地方只有甚少兵力把守,当可一鼓而下。这一次行动,所有获得,大半归三河县所有。”

“既然是报仇,那这支东进义军就要由三河县子弟组成。”唐川淡淡一笑,神情缓和,态度却无比坚定,“此次东征,不会抽调诸位乡绅父老的子弟,只会在失去家产的乡民中选拔,一人入伍,全家享福。此举既可以造福三河县人民,又有利于反明大业,诸位乡绅想来不会反对吧”

唐川的话音刚落,就有几名乡绅硬着脖颈要开口,唐川马上重重哼了一声,立刻,侍立在唐川身后的几名护卫呛啷拔剑,无形的杀机让这些乡绅同时缩起了脖颈,再也不开口反对。

谢鸿抽空翻阅了三河县的户籍账簿,三河县平民每户平均有七口人,富豪之家还豢养门客,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五六百人,三河县总人口接近十万,看来这里的兵源还是有待发掘。

待遇很丰厚,战场缴获,只需缴纳五分之一,其余自行支配。

他们只是将布告贴出去,就吸引了大批的青壮踊跃参加,经过选拔,共招了一万五千名青壮。同时,唐川征调了三河县的所有铁匠,征收了大量的铁器熔炼为兵,简单地将这些青壮武装起来。

“葛婴,三河县以东区域,任你驰骋,只要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这些地方,吸引明贼的注意力就可以。”唐川调拨了五千名新兵交给葛婴,让葛婴在三河县以东折腾,“每攻破一个地方,只抢不占,还有啊,除了官库物资外,不要抢劫当地的居民,尤其是富户。我们在三河县的名声坏了,但在其他地方,要树立起好名声,否则咱们坚持不了多久。”

“哦,”葛婴点点头,“大将军,那官库中的物资是否要分给这些新兵呢?”

“你蠢啊!”唐川恨铁不成钢,“干吗要分给他们?分给他们之后,这些家伙不做逃兵才怪。这样吧,每次战后,将他们的战功登记造册,等返回后再统一分派。”

“战死的怎么办?”葛婴提了一个问题,“战场上太乱,怎么统计啊?”

“按人头计算战功,”唐川眼睛不眨,主意就出来了,“明国不是以人头计算战功吗?我们也这样,一个人头算一个战功,如果没有人头,参加三次作战才能算一次战功。就这样了,其他的你酌情处理,不要事事都来问我。”

……

轾城县衙。

轾城县令吴辰在书房中召开了轾城特别常委会议,只有轾城三巨头与会,三巨头分别是主管轾城行政的政府首脑县令吴辰,主管轾城司法行政的刑律首脑县丞阳甘,主管轾城军事的军备首脑县尉司马图。

轾城县令吴辰:“各位同僚,下午好,此次轾城特别常委会,主要讨论三河县突发事件。据报,三河县被一伙乱民占据,这伙乱民原本是被征调戍守北方的戍卒,不知何故竟然做出大逆不道的叛逆行径。三河县距离轾城只有两百五十里,也就是说,如果这伙乱民要攻打我轾城,那只需要两三日的时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出兵平叛,”吴辰顿了顿,“我们没有这个职权,平叛成功,未必能够得到郡守大人的奖赏,郡守大人甚至会追究我们越权的罪名;平叛失败,那就更糟糕了,也许我们人头不保。司马大人,叛军有无可能攻打我轾城?”

“轾城是叛军西进的唯一通道,叛军如果真如他们宣传那样,必会西进,轾城必将有一场血战。”县尉司马图开口,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全场,“轾城城坚墙厚,轾城士兵训练有素,皆是精锐之士。图可以放言在此,即使轾城遭到乱民攻击,诸君也可无忧。”

“只是,吴大人虽言之有理,但无论我们如何选择,轾城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伙乱民的攻击。”司马图脸色一变,呈现出冷冽之彩,“我等身为朝廷重臣,自当为朝廷分忧解难。三河县事变,我等无权处置,可一旦我们坐视乱民扩大,进而糜烂四方,恐我等也难逃朝廷的严惩。”

轾城县丞阳甘沉吟良久,缓缓开口:“两位大人所言甚是,本官深表赞同。不过,叛军未必有能力来攻我轾城。轾城地势险要,只要在城东关隘处布下一支奇兵,据隘而守,叛军久攻不下,自会绕道。”

“据隘而守,待敌来攻,阳大人,你这样做无疑是将战争的主动权让与敌人。”司马图语气不满,“叛军的口号极有蛊惑力,诸位不要忘了,这伙乱民声称是受到殿下和楚将的指使。

诸位更不要忘了,这里,可曾是楚国旧地,项燕在此地的影响甚大,一旦让这伙乱民发展起来,一旦这伙乱民的影响扩展开去,必将遍地烽烟,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是昔日楚国的地盘,我大明王国在这里的统治并不稳固,若给叛军时间,他们有可能会煽起更多的乱民,到了那时,阳大人难道以为区区五千名明兵就一定能击败叛军?”

“楚人野蛮,不通礼仪,性情好斗,”司马图字斟句酌,“虽然我大明战士骁勇无敌,可也一样是血肉之躯。五千对一万,我有必胜把握。

五千对两万,我有七成把握;可若五万对十万,那我也只能据城而守。在旧楚之地,被叛军逼得守城,将会引发更大的骚乱,这个后果,不堪设想。”

“大人想怎么做?”阳甘诧异,“难道大人想出兵平叛,无令用兵,形同叛逆啊,大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