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艺成回山
作者:朕行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78

//

弹指一挥,又是一年过去了。经过这一年的训练,悟空和悟尘不但攻防搏击得心应手,法术变化也能做到随心所欲。一日,真人把悟空叫到面前,问道:“悟空,你可知道你已经在山中学艺多少年了?”

“回师父,弟子已经在山中学艺四年有余。”悟空掐指一算,说道。

“悟空,你在山中四年,已经把‘地煞七十二技’中的诸般神通都掌握了,只是功力修为尚浅,还需要以后继续修炼。然而元神真气的修炼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假以时日。但你报仇心切,是不能等到元神真气深厚的时候再回山。”真人看着悟空,语重心长地说道:“为师为助你报仇,决定把为师多年炼制而成的一瓶增长功力的丹丸,给你服下。――悟尘,去把丹橱里的那瓶绿色丹丸拿出来给你师弟服下。”真人向悟尘吩咐道。

悟尘应声取来丹瓶,递给悟空。悟空谢过师父和师兄,打开绿光莹莹的丹瓶,仰头往嘴里一送,已把瓶中丹丸吞了个干干净净。只片刻间,悟空就觉得体内有一股热血在大小周天内循行不断,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悟空,这瓶丹丸可以增加你二千年的功力。”真人说道:“有了这两千年的功力垫底,你报仇就有希望了;而且你无师自通练成的神功也能发挥威力。虽然你自创的神功不能与龙族的独门神功‘龙啸九天’的威力相比,但以后随着你功力的增加,全力使出时也能拔树裂石,飞砂千里。为了不引起和龙族之间的误会,为师建议你给自己自创的这门神功另起一个名字,也好区别于龙族的‘龙啸九天’。悟空,你看如何?”真人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悟空。

悟空道:“徒儿听师父的。既然龙族的神功叫‘龙啸九天’,徒儿的就叫‘凤鸣九天’,师父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真人捋着颌下的银须,笑了笑,然后摇头说道:“不妥,不妥,龙、凤一家,又怎可分彼此?为了不让人误会徒儿的神功学自龙族,且徒儿又是猿身,为师觉得不如就把你自创的这门神功叫‘猿啼九州’吧?”

三星真人话刚落音,悟空已拍手叫道:“妙极!妙极!就叫‘猿啼九州’!这样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俺原创的神通。”

“悟空,你的这门功夫虽然威力惊人,但却耗费内力极大,不到万不得已时,轻易不可使用,以免耗尽真力,恢复起来又不易。”真人向悟空叮嘱道。

悟空忽然心念一动:“师父今天和我说了这么多话,又送仙丹为我增长功力,莫非师父今天想让我回山报仇?”想到这里,急忙跪倒在地,向真人叩头说道:“师父,你是不是觉得徒儿已经可以回山报仇了?今天想让徒儿出师下山?”

真人点头答道:“悟空徒儿,你跟为师学艺为的就是报仇雪恨,现在你学艺有成,今天就是你圆梦的时候了。在你临走之时,为师要交待你几句话,你要牢记于胸,不可忘记。”

悟空闻言大喜,忙叩头说道:“徒儿无父无母,多亏师父收留传授神功,在徒儿的心中早已将师父当成生身父母。师父的教诲,徒儿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不敢忘记。等徒儿报了血海深仇,再回来侍候师父。”

真人摇摇头,说道:“悟空,你本是天地所生,非同凡类,若一心向善,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只是你本性顽劣,为师担心你回山报了仇后,心无挂碍,在外惹事生非,弄不好,还会祸及师门,累及本师。你出师后一定要好自为之,牢记师门‘惩恶扬善’的宗旨,在外切记不可说出师承我门。没有生死大事,就不需要回山;如果有事,为师自会去寻你。”说到这里,真人叹了一口气,方又接着说道:“世间万物,一切因果皆有定势,为师也不怪你。今日为师静心为你预测了一下未来,发现你竟有成佛之功。为师虽不能对预测结果十分肯定,但也有一半的把握,但你将为此遭受九死一生的磨难,方能成此伟业。”

真人说完,向悟空问道:“悟空,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悟空当年为了寻师学艺,报仇雪恨,历尽了千辛万苦。。。今日艺成出师,马上就可以回山复仇,心里自然是欣喜若狂,可听了师父的这一番话,却觉得心里五味杂陈。想起师父对自己的关爱;师兄对自己的照顾,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在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师父和师兄,悟空禁不住泪流满面,双膝跪行几步,上前一把抱住真人的腿,哽咽着说道:“师父,……徒儿一定听您的话!……师父……放心……悟空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教诲……”

真人抚摸着悟空的头,目光里充满了慈爱,“悟空,师父知道你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徒儿,本想在你艺成出师时送你一件法宝防身。无奈师门的三件法宝:一曰龙枝木,已于你们师祖合葬;一曰‘霹雳葫芦瓶’,已在你和悟尘入师门之前送给了你大师兄悟行。后来你大师兄艺成出师后,背叛师门,因勾结魔邪作乱,咎由自取,被龙族战士围杀。‘霹雳葫芦瓶’也毁在龙族的‘龙爪功’之下。”说到此处,真人惋惜地摇了摇头,抖抖手中的拂尘,接着说道:“现在为师手中的这把拂尘,就是师门至宝‘无须烦恼如意掸’。作为师门至宝,它却不能送你,只能在为师大限之后,交给你师兄悟尘传承。这是师门规矩,是不可违的。为师少有收藏,没有宝贝赠你,所以这也是为师对你的谦疚。”

悟空只是一个感受天地精气化生的石猴,说白了就是一个兽类。在花果山做猴王时,猴群对他的崇敬也只是畜生之间的事。后来遭到三妖欺凌,逃出花果山寻师学艺,更是尝尽了人间冷暖,只到遇到三星真人后,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关爱。四年的朝夕相处已使悟空的内心深处,对师父和师兄产生了一种依赖,知道马上就要离开师门,告别师父和师兄,他发自内心的舍不得走。可是复仇的怒火,使他清楚地知道,离开师父、师兄回到花果山报仇,才是他目前压倒一切要做的事情。他依依不舍,呜呜咽咽地说道:“……师……父,徒……儿不要…法宝……”

无情未必真豪杰,情到深处泪自流。真人知道悟空舍不得离开自己和悟尘,四年来对悟空的了解,知道悟空是至情至性的真性情。见悟空离别之下动了真情,心想:“让他哭一会,喧泄一下也好。”谁知悟空哭了一会,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真人知道悟空已经“情迷心窍”,觉得这是悟空的弱点。

“悟空有成佛之功,不能让他太留恋这里,还是让他早回花果山,接受应有的的磨难,过他自己的生活。”想到这里,真人拍拍悟空的肩膀,语气严厉地说道:“悟空!你还要不要回山报仇了?”

悟空刚才情感的闸门一经打开,一时控制不住,迷了心窍,这会猛然听到“报仇”两个字,立即如响雷轰顶,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他立即跳了起来,叫道:“我要回花果山报仇!我要报仇!”

“悟空,为师知你归心似箭,现在为师传你快速腾云法口诀,你记下后,即刻回山报仇去吧。”

“师父,莫非您忘记了?弟子在三年前就已经习得快速腾云法了。”悟空对师父的话似乎有些奇怪。

“呵呵,”真人捻须笑道:“那个只是普通的腾云术而已,怎么能跟师门绝技‘跟头云’相比?这可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快速腾云法,乃师门又一绝技,从不外传的。”

悟空闻言大喜,复又跪拜谢恩,记熟了口诀后,立即拜别师父、师兄,纵起‘跟头云’向花果山急去。

不消半日,悟空就来到了花果山上空。按下云头,站在一处峰顶之上,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他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感慨万千。当年,为报仇离山学艺,寒往暑来,不觉已经十一年了,今日终于艺成回山,不知道当年离山时的猴群还在不在?他们都被三妖残害了吗?归乡情更怯。悟空心中竟突然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情绪所笼罩。他知道,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不是对三个魔妖的畏惧,而是担心在自己离山的这十一年间,山上的猴族有没有被魔妖害死光。

此时正是初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果山到处都弥漫着花香鸟语,好像比自己当年离山时更为繁盛。悟空站在山顶,不停地向丛林中张望,想先找一个猴族同类询问一下洞中的情况,也好做到‘知已知彼’。谁知看了一会,竟没有发现一个猴族的身影,没有听到一声猴族熟悉的声音。“鸟语依旧伴桃李,猴啼不知何处寻”。因为知道魔妖的凶残,他心系猴族安危,见郁郁葱葱的花果山竟闻不到一声猿啼,一颗心倏地一紧,不由暗忖:“难道,我花果山的猴族都已经被三妖吃光了吗?”想到这里,他只觉得身上热血沸腾,复仇的怒火好像要烧焦自己的身体,将身一跃,已落到了水帘洞前的平台上。

眼前的瀑布,一如往昔,只是瀑布的两侧各多了一行字,左侧刻着:昔日龙仙府;右侧刻着:今朝臭水洞。瀑布下面的水潭里,堆积着森森白骨,瀑水飞泻而下,落在白骨之上,水花四溅。悟空定目仔细一看,这些白骨除了自己猴族的骨架外,还有其它不同动物的骨架裹挟其中。骨架从水潭里高高地堆垒起来,一端连着瀑布前的平台,一端伸进瀑布里,竟形成了一架连着平台和瀑布后山洞的骨架桥。骨桥周围水花伴着蝇虫乱飞,恶臭扑鼻,令人作呕。从高处冲下来的清澈水流,冲到骨架上,流到下面水潭时已变成了淡红的血色。悟空牵挂猴群,心中着急,身形一晃已进到洞里。

洞口两侧站着两个手拿刀矛的小妖。这两个小妖可能是值班的哨兵,正依着洞壁闲聊,忽见悟空闯进洞里,二妖还没有来得急叫出声来,就被悟空用定身法悄无声息地定住了身形。悟空站在洞口注目往洞内一看,只见大厅的石台上,杯盘狼藉,有几个遍体鳞伤的小猕猴正围着石台手忙脚乱地收拾着。悟空见了,悲喜交加,悲的是这几只小猕猴年纪轻轻就做了妖魔的劳役;喜的是总算还有猴族活着。他来不急仔细打量洞内情况,不暇多想,已飞身来到石台边,小声叫道:“小的们!我回来了……”话未落音,眼中已是泪花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