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等
作者:水罙      更新:2019-10-13 16:26      字数:2329

这是真正的抉择之刻。

如果他们调头就走,纵使是荒原之上,也有可能保命。但眼看着这群人被当作棋子,去送死,未免过于残酷。

薛柏一和卫东都没有说话。

虽然他们于心不忍,可这样的混战,加上他们三个也只是送死而已,根本无法力挽狂澜。于是都看向沈昭,等着她做决定。

沈昭亦凝眸观望了许久。

她曾于战场厮杀多年,对于对战双方的形势,往往可一眼看穿。

比如眼下,大周军士歼灭骑兵后,损失却是不小,但战力并没有损失太多。可惜的是,敌方的兵力高于他们,纵使现在节节败退,可胜算还是更大些,且据她所知,对方还有骑兵没有派出。

但是鞑靼有所忌惮。

他们带着那所谓的庆格尔泰公主驻扎在此,本就是玩闹之举,纵使是精锐之军,可一旦有所顾忌,其实力就要打折,而且对方是胜在有骑兵,己方则全是步兵,所以有悬殊。

其实单论兵力,差别不算太大。

且对方的骑兵,看眼下的情形,应该是方才已损失大半……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

自上次崇仁皇帝遇刺后,太山的防备就严了许多。

四处都是巡逻的禁卫军,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要换岗,就是崇仁皇帝所在维德殿,更是戒备森严,说是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也不为过。任何人觐见崇仁皇帝,都需经过重重盘查,管你皇亲贵戚还是股肱之臣。

这是崇仁皇帝定下的规矩。

但这个时候,反倒没有人特意去觐见,因为情势不稳。

尤其是崇仁皇帝的身体状况,没有人完全清楚——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如果此时贸然前往,遇上崇仁皇帝出事,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则是百口莫辩。

当然也有人以为这是个机会。

或者说他们是觉得崇仁皇帝命不久矣。因为自那次遇刺之后,虽然戒备森严了许多,但维德殿中好歹有些许消息传出。可最近两日,崇仁皇帝身侧的禁卫军是一次比一次多,至于消息,则是半点也打探不出来。

谁都不知道崇仁皇帝是被那场刺杀吓住了,还是有别的缘由。

即便是大长公主也得不出什么结果。不过她比旁人要镇定些,一直待在里屋没有出去,也没有频频派人去维德殿打探消息。

云祯见此,不由得好奇。

“……老祖宗为何没有半分急色?”

大长公主听到这话,神色依旧淡然,不紧不慢地问道:“有何事需要我心急?”

“我听说维德殿里已经有数日不曾传出消息来。”

云祯意味深长地道。

自从她及笄之后,胆子就大了许多。这个“胆子大”并非指玩闹方面,相反她懂事了许多,但是却把心思放在别的地方。

俗话说人从书里乖。

但此处所言的“书”绝不包括史书。云祯从小便喜欢读书,诗歌游记,经史子集都喜欢。不过前者是堂而皇之,后者则是避开旁人。

当她开始将史书读得似懂非懂的时候,那颗心便按耐不住了。

这便是祸乱之始。

但是云祯知道时候不对,所以一直隐忍,直到及笄之后,尤其是近日,她发觉大长公主的态度变了许多——许是知道自己年事已高,随时会与世长辞,所以总放心不下他们这些晚辈。

于是也想知道晚辈们是否有自保之力,或者说希望他们有自保之力。所以云祯此刻想展示自己的自保之力。

但是今日不知为何,她提起此事,大长公主竟不太高兴。

“胡闹!维德殿的消息岂是你轻易能打探的?最好把这个念头给我收回去,不要让我再听到一次。”

云祯闻此,心中不免疑惑。

前两日,老祖宗分明默许她打探殿内之事,为何今日言及又是荒唐之举?莫非是其中出了何变故?她不禁想到近日殿外越增越多的禁卫军以及越来越难打探的消息。

心中顿时有几分惶恐不安。

大长公主似是看出她心中所想。

向来严肃的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来,轻缓地问道:“你在怕什么?”

云祯只好老老实实地回话。

“我怕……怕殿中已有变故。”

大长公主却不太担心,“皇帝不是那般无能之人。且没有消息才是好事,真有消息传出来,兴许就算不得好事了。再者,只要京中稳妥,此处定出不了差错。”

云祯不禁疑惑。

“老祖宗早有打算?是知晓太山之行会有变故,所以早已在京中布置人手,防止生变。”

大长公主只淡淡地道。

“即便真有人生出异心,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我们随皇帝出城,当然会留人守之,而这‘守’自然也要能守住。”

云祯闻言,不由得细数那些没有随行的文臣武将,皇城禁卫军以及京师大营。不管属于何方,似乎都不会为一人所用。

如此说来,似乎的确不足为虑。

她不禁悄悄松了口气,回到自己房中后,复又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信寄给云礼。

而与此同时,在行宫另一侧的慕容祁和荀嘉,脸色却不太好。

“……先生果真已将消息传递出去?”

荀嘉颔首。

“确实已传入皇城。尽管这些时日,程景濂因处置政务之由,多是留宿文渊阁,可至此时,对方应是已收到消息才是。”

“既已收到消息,为何没有任何举措?”慕容祁微皱着眉,“依照之前的分析——连父皇出京之事都是他一手策划,若说其中并无所图,绝无可能。可他为何迟迟不肯动手……难道此计会就此沉寂吗?”

荀嘉亦想不明白。

维德殿已戒严数日,足以给程濂等人错觉,且他们确实已将消息传出去。

“莫非是他们没有听到太山传来确切的消息,所以迟迟不肯动手?毕竟程景濂的胆子向来不大。”

慕容祁当即反驳。

“如果程景濂胆子真的小,之前就不会撺掇着父皇出京,更不会冒出那样的念头。这里头一定出了差错……可到底错在哪儿——京师大营可有动静,皇城禁卫军如今归谁管,还有九边重镇,可有变故?”

慕容祁一连串的发问,并没有影响荀嘉。他沉声回道:“都跟来之前一样,您所忧心的事并未发生。程景濂……程景濂或许真有别的打算。”

“他究竟在等什么?”

慕容祁眉头深锁,完全不知从何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