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谋算无外人心
作者:水罙      更新:2019-10-13 16:26      字数:2911

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沈昭见他神色间不乏悲愤,拼死一搏之意,过了良久,才缓缓说道:

“若是可以拿到确凿证据呢?民女知晓大人因身侧有人盯着,才迟迟不敢动弹。可民女不一样,至今仍是自由身,行事自要方便许多。眼下,大人可否将您所知之贺家之事同民女详细说来?”

杨易难以相信她能做到此事,只是事已至此,他即便将这些告知于她又如何?

“贺家增开私矿,又发生塌方致使数十名矿工身死之事,我手中尚有确凿证据,不必忧心。只是贺家将铁矿买至边关之事,我也是近些时日才知晓。

因为国朝在宁夏,榆林两处增开马市,贺家行事比以往更方便。胆子便大了起来,竟将铁矿私藏在药材车队之中送往边疆,此事被我发觉时为时已晚。

我曾想过在车队里边安插自己的人手,却不想打草惊蛇,反倒惹得贺家警觉。恰好贺家的商队又在榆林被扣,他便将此事算到我头上了。”

沈昭闻言,却是眉头微皱,“那依大人之言,贺家若是真将铁矿夹在药材商队中,可由祁州去边疆要历经重重关卡,怎会无人发觉?”

杨易便冷笑道:“原先贺家走私之时,过的地下马市,其中自有不少门道,众人早已达成共识,无须担心。而此次,又有程家在一旁掩护,自然也不惧。”

沈昭不禁问道:“那贺家被扣押在榆林的商队可是与此有关?”

“那倒未必。”

杨易摇了摇头。

“原先的地下马市是开在宁夏一带,因是远离中原,行事更加方便,料想他此次也是通过宁夏马市送至鞑靼手中。且贺家在榆林被扣商队若真与铁矿有关,此刻怕是早已闹翻。何须我等忧心?”

杨易这般一说,倒是有道理。

这些边关将士都是经历过战场厮杀的,怎会容忍国朝之商户将兵器送到敌人手里,以此坑害军士?看来宁夏那边的线的确要好好查一查。

她这般思忖着,复又问道:“眼下,贺家可还有商队要行至宁夏镇?”

杨易闻言,不由得眉头一皱,问道:“你之意是想在商队里安插自己的人手?”

“唯有此法。”

“不可。”杨易摇了摇头,“此事我原先就做过,贺家早已警惕起来,再者,贺家的商队如今早已上路,此刻再去,怕是已经来不及了。”

沈昭听闻,不禁一怔。

“如此风尖浪口之下,贺家竟真敢——”

她不由得冷哼一声,继而说道:“大人尽管放心,只要您将贺家商队的行事作风一一同我说来,我必能让人混进商队。”

眼下确实并无更好的法子,杨易只得说道:“从祁州赶至宁夏,路途遥远,贺家商队在途中有几个固定的歇息之地,届时你大可趁机安插自己的人手。”

说着,他又一一将几处地方告知沈昭。

又叹道:

“程贺一体,铁矿之事,程家定然也有参与,否则次那击鼓鸣冤,不会不成,但眼下,贺家既然已有防备,程家必然也受到消息。死伤矿工一事怕是难以起到作用。倒是私矿一事——”

沈昭却打断了他的话。

“依民女看来,却是未必。您也说了,程党已有防备,便是手中握有证据,怕是难有奇效。若是退而求其次,只伤贺家,倒是可大获全胜。”

杨易闻言,不由得一惊。

“你之意是?”

沈昭便淡淡一笑,问道:“大人以为,贺家和程家是亲密无间的么?”

“自然不是。”

杨易下意识地回道。

沈昭脸上的笑容更浓,“那便是了。”

杨易一怔。

又听沈昭说道:

“程党在朝中虽是如日中天,可其内部未必安定。但从程贺两家后生的行事便可看出,贺家未必愿意屈于人下。眼下,贺阁老已是工部尚书,又兼东阁大学士,已是权柄在握。

程首辅若是平等视之,时局尚可稳定,可若仍想将贺家牢牢抓住,却有点强人所难,贺家未必愿意听其差遣。大人久居官场,应当明白,权势最是迷人心。贺大人未必安于现状。”

此言非虚。

杨易暗自点头,却仍有几分迟疑。

“可程贺两家合作多年。且贺大人官至两品,已是大权在握。程首辅便想撇开自己亦不容易,且贺家也未必会让其如意。以贺家之力未尝不可临死反扑。”

沈昭继而笑道:

“若是换作大人,率先知晓有人通敌卖国之罪扣押己身,该如何做?”

“自然是想法子撇清自己。”

“若是证据确凿?不可撇清又该如何?”

杨易一愣。

沈昭便笑道:

“此事非一人所为,自是要寻找替罪之人。杨大人以为程首辅会如何做?他历时数十载春秋始有今日之尊荣,岂能因此而毁于一旦?贺家在重要,在己身权势之前亦不过包袱而已,随时可弃。”

杨易闻言,却是微微蹙起眉。

“时至今日,我们的一举一动已然暴露于贺家眼中,若是贺家与程家早已串通一气,怕是只会同进退。即便程家不愿,贺家手中若握有把柄,亦可以此相挟。”

“话虽如此,可大人却忘了一事。”

沈昭的脸上露出几许冷笑来。

“为何时至今日,贺家能敢派商队前往边疆,钱财比之性命更重要么?归根结底还是贺家知晓,您手中并无确凿证据。单凭一份奏折便是死谏,亦难伤其根本。贺家有恃无恐罢了。”

说到这儿,她顿了一下,脸上寒意更甚。

“但若是我们手中有确凿证据,甚至程首辅比贺家更早知晓此事,他会如何防备,自然是先下手为强。且程首辅行事只会比我等更狠,他定会让贺家死无葬身之地,如此才可掩埋罪行。”

“此言大善。”

杨易心中顿时如醍醐灌顶,豁然贯通。程贺两家到底是以利相结,若有朝一日,利不复存在,自是刀剑相逼之时。

“既如此,那眼下我又该如何准备?”

沈昭微微一笑,道:

“大人眼下只需保持现状即可。奏折需保留,且与矿工身死一事之证据亦要牢牢抓住。至于死谏的念头勿要再动。不过未免贺家看出端倪,您仍要做做样子。

若是时机到了,自会让韩大人知会您入京言事。眼下,既已与您言明要处,那明日我便回京。与韩大人商议细节之处。”

“如此甚好。”

杨易点点头,却不免感叹了一句。

“后生可畏。我等弗如甚远。”

“大人谬赞,不过尔尔。”

沈昭回以微笑。

翌日一早,她便提笔给文翰堂写信,让人快马加鞭送至京师。

其一,借贺家小厮之嘴,言明贺道元升任工部尚书实为蓄意为之。他早已知晓崇仁皇帝不会让程党之中出现四位九卿。故意以此引诱王彻。

其二,在王彻之子身侧安插人手,必要时候,向其言及贺家私开铁矿一事,并言明贺家商队在榆林,宁夏两处皆被扣押,贺家欲将此责推至程家。

其三,一旦商队已在两镇被扣押,京师人数需尽快传播贺家将铁矿藏在药材之中,欲运至关外与人交易,而被边关将士发觉。

依沈昭看来,王彻之身份于程党而言,虽是中坚力量,却未完全进入核心。对于程贺两家所行之事,怕也是一知半解。

那便索性让他误以为贺家狼子野心,欲借此机会坑害程家,以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再者,程濂一旦知晓贺家升任工部尚书之时,竟然曾背着他联络王彻,只怕会气得肝疼。

而王彻对贺道元是恨不得啖其肉,哪怕是拼着让程濂厌弃的后果,也会将其中隐晦一一说来。他这般做法可算是将功折过,却换来贺家死无葬身之地,何乐而不为?

她将这些一一说明。

又另写一封信,寄往大兴。命薛柏一调用数人,前往贺家商队必经之地,潜伏在侧。只等时机合适,便混进商队,与此同时,亦要留人在外,保持联络。

至此,这个局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