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求卦
作者:水罙      更新:2019-10-13 16:25      字数:2615

“罗小公子,你怎会在这儿?”

沈昭面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我来玩儿啊。”罗朝庚眯着眼笑了起来,片刻后,又皱着眉头问,“我方才喊你,你怎么不应我?”

沈昭面露不豫之色,微微蹙起细眉,“我方才不曾听见。且佛殿之上,怎可喧哗?”

“哦。”

罗朝庚十分无奈地应了声。

沈昭便低声问道:“既然你知道,为何还不回去?”

罗朝庚看了她一眼,只好又退回去,乖乖在团蒲上跪好。心里头却忍不住嘀咕,他怎么觉得这个沈家姐姐跟以前不一样了啊。她之前都不会这么训斥他,真是莫名其妙。

片刻后,罗薛氏起了身。沈昭也跟着起了身,朝她遥遥一拜。

罗薛氏这才发现,那日遇见的小姑娘也在殿前祈福,沈太太自然也在场。她目光一转,就见到沈余氏缓步过来,朝她微笑行礼,“今日倒是巧了,能在此处遇到罗夫人。”

“可见我与沈太太这是有缘。不然怎偏偏就在今日遇着了。”罗薛氏亦微笑着回了礼。

谢府寿宴之后,她便派人打探了沈家。这一打探还真让人惊诧,谁知这气度雍容的妇人竟是余家嫡长女。当年之事,孰是孰非,早已说不清。

他们对这种逆犯亲眷当然没多少好感,可沈余氏顶着这个身份,在归善县还能过得如鱼得水,与各家女眷关系亦不差,足见其非简单人物。

况且,当年因政变之事远谪惠州的陈适,如今在京中可愈发得意。今上对政变的态度不明,谁知道沈少逸有朝一日会不会翻身。这京中,不是还有沈家在吗?

她自然也不会怠慢太多。

沈余氏同她一起走出天王殿,闲聊起来,“我来这归善县,将近九年,对于四处的风景倒是看了个遍。也就承恩寺的梅林最合心意,倒是时常来看一看。”

“我也听闻承恩寺的梅林是岭南一绝。”罗薛氏有些拿不准她的意思,也随着附和了一句。这来岭南八九年,也是可以拿来闲聊的谈资?这沈余氏的心还真是挺大的。

沈余氏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何不妥,依旧笑意吟吟。两人携手往寺中别处走,一同闲逛。沈昭则被罗朝庚扯着袖子走在他们后边。

“今日是二月中旬,按理说,罗大人该休沐了。怎么来承恩寺反倒不见你父亲呢?”沈昭状似无意地提起罗松生。

“因为我父亲很忙啊。”

罗松生自从来了归善县,便早出晚归,看上去的确是忙得很。在这之前,他是待在翰林院,罗朝庚并未跟着进京,倒不知道他原先是不是也这般。只知道他最近是忙得很。

沈昭脸上露出几分笑容来,目露倾慕之色,赞叹不已,“罗大人廉洁奉公,为归善百姓鞠躬尽瘁。让我倾慕。”

沈昭这话说得动听,奈何罗朝庚是聋子,她这话再动听。就跟抛媚眼给瞎子看一样,可是起不到半点作用。

罗朝庚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忙死了,有什么好的?”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又笑了起来,“不过父亲这些时日,倒是做了一件好事。”

沈昭见他眉开眼笑地模样,忍不住有些好奇起来,“不知令尊做了何事,让你心悦了?”

罗朝庚转眼便得意起来,“父亲前些时日寻到了一间上等布料铺子,我便央求他给我做几套新衣裳,听说那些做出衣裳来可是极漂亮的。”

“你一介男儿身,竟也这么在意衣裳?”沈昭忍不住扑哧一笑,眼里竟是嬉笑之意。

罗朝庚也不觉得恼怒,反而轻轻瞥了她一眼,“我喜欢漂亮衣裳怎么了?况且那布料我也瞧了,确实极好。沈姐姐要是喜欢,改日我让人送几匹到你府上。”

沈昭听了,忍不住诧异。

“到底是怎样漂亮的布匹?叫你这么喜欢?”

“好像……叫什么锦正绸庄来着,就在城西那边。”罗朝庚偏着头,认真地想了想,“姐姐在这归善县待了许久,难道不曾发现吗?”

“锦正绸庄?!”

沈昭忍不住惊呼出声。片刻后又察觉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掩饰一番,面上重新带上笑意,“这绸庄是在城西吗?我怎么不曾听过?”

“我还觉得奇怪呢?这么好的布料,怎么没见大家去买呢?我跟着去了一次,都觉得没见着什么人。”罗朝庚皱着眉,嘟囔起来。

沈昭听闻,心里头却觉得有些奇怪,忍不住问道:“你当时既然去了绸庄,怎么没买几匹布料回来呢?反而拖到现在?”

“我也不知晓缘由。”罗朝庚也是满脸疑惑,“我还奇怪呢。父亲都去那绸庄好几次了,却从未给我买布料。也不知他这几次跑过去所为何事?”

沈昭顿时说不出话来。

心底里却掀起一番风浪。罗松生不是糊涂之人,这绸庄也不是音坊舞楼之类的地方,不值得他三番两次地跑过去。

除非……他发现了什么?

沈昭顿时觉得头疼起来。

这罗松生既然发现端倪了,怎么还敢往里头跑?他这么频繁地跑,就不怕被人家给盯上。他还真当那些海商是吃素的,能一直在这待着,还能让他抓住把柄不成?

……

午后,罗薛氏亲自去后院拜见那位名满天下的寂本大师。寂本大师本打算午后歇息,不欲见客,知晓她是县令夫人后,倒是打起精神见了一面。

“阿弥陀佛,施主今日执意要见老衲一面,不知所为何事?”

罗薛氏恭恭敬敬地朝他行礼,坐了下来,“早就听闻大师推估算今,尽知天下之事,又可卜未知之事。因此,今日便想前来询问大师未知之事。”

寂本大师闻言,便淡淡地笑了起来,“夫人既说是未知之事,便该知道我一介老僧如何得知?若是谈佛论禅,老衲可陪着夫人一起。可若是未知之事,恕老衲无法妄言。”

罗薛氏闻言,面上的笑意更浓了些,“可见是信女方才的话有误,既是未知之事,当然不可知晓。信女只是心中疑虑,想要大师解惑罢了。”

寂本大师便又念了一句禅语,十分平和地问道:“不知施主有何疑虑?大可讲来,老衲或许可以一解。”

“信女夫君初来归善县衙,诸事不知,前途未卜。还望大师为我夫君占上一卦,看看前路如何走。”罗薛氏微微抬头看向寂本大师,眼眸灼灼。

寂本大师闻言,便伸手指着几案上头的檀木罐,里头放着数支竹木制成的签,被打磨得十分光亮平滑,上头却什么也没刻没写,倒不像是签。

“施主,请抽一支吧。”

罗薛氏闻言,倒是有些讶异,不知寂本让她抽这无字之签有何用。她顿了片刻,终是从里头取了一支出来,犹豫稍许,递了过去。

寂本大师接过竹签,拿在手里端详了许久,继而又闭上眼睛,无言深思,案首上边摆放着香炉,里头燃着缕缕青烟。看上去格外庄严肃穆。

罗薛氏不知是个什么情形,只能一言不发,静待寂本大师。

良久之后,寂本大师才缓缓睁开眼,放下手里的竹签,看向罗薛氏,眼眸里尽是平和,他不急不缓地说道:“施主心中之疑虑,唯梧桐沈氏可解。”

罗薛氏当即怔住。

梧桐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