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欲隐于人后
作者:水罙      更新:2019-10-13 16:25      字数:2895

“她果真是这么说的?”

沈昭心里止不住诧异起来,她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看向析玉。

析玉点了点头,“婢子方才所言并无半分差错。”

肆意中伤?清廉恭谨?

沈昭脸上的笑容就变得深了些,她慢悠悠地问道:“他们谢府随便一个丫鬟都能有这样的见地?”

析玉顿时噤声,半晌没有言语。

“不愧是布政使大人府上出来的丫鬟。”沈昭轻笑一声,眼底露着淡淡的嘲讽。

析玉知道她这话里带刺。

布政使府上随便一个丫鬟就能有这样的见地?怕是王府的丫鬟也不见得。若是真有这样的见地,就不可能当着客人的面肆意讨论这些。

祸从口出的道理他们莫非不懂吗?沈昭觉得不论析玉问不问,那些话都能通过任何途径传出来。谢府就是想告诉某些人他们非常不满意如今的状况。

自然不是向今上表达不满。他们的目标是朝中某些关注此事的人,谢存嘉是想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待在惠州是逼不得已,而非自愿。

所以府上随便一个丫鬟都能说出那等义愤填膺的话来。如果沈昭不曾听人提及谢存嘉之前所言,怕是也会被此蒙蔽。

她之前在谢府时听孙析燕提及,便觉得十分不对劲。谢家如果想隐于人后,就不该说出那般张扬的话来。可他们不仅说了,还让整个府衙的都知道了。

这样的做法实在太过奇怪。

但是听析玉这么一说,似乎就能解释得通。

谢府此举显然是为了掩饰某些东西。可问题是他们为什么想要掩饰?为什么要让别人觉得他来惠州是遭人中伤?他迁至惠州究竟是谁授的意?

“那个小丫鬟便只说了此事吗?”

“她确实只提及了此事。”析玉低头应是,脑海里却猛地浮现后来在角门那边出现的身影,那个人的模样她是不可能记错的。

“婢子似乎还看到了那日在锦正绸庄遇到的人。”

沈昭顿时深感诧异,忍不住问道:“你没有看错?”

“当日在锦正绸庄,那个人气势汹汹地模样,婢子可不敢忘。”析玉当即便正色道。

莫非苏十三与谢家还有关系?沈昭忍不住问道:“那个人到谢府做什么?”

“谢府的人对此似乎颇有忌讳,并不多言。”析玉仔细回想那日与小丫鬟闲聊的场景,她记得她的表情一直很淡,似乎并不想多谈。

“婢子方才见到时,他正与谢府的一个丫鬟在交谈。那个丫鬟听说是谢夫人身边十分得脸的……而且,他家主子好像是同谢老爷交好的。”

沈昭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既然是谢夫人的寿宴,那上门的自然都是祝寿的。苏十三身边的常随都能让谢夫人如此看重,可见都是关系十分要好的。

且苏十三还能与谢老爷交好……这交好应当不是普通的交情吧。她蓦地想起罗会曾说过,有一个姓苏的公子同谢时镇悄悄见过面。

莫非那人就是苏十三?

之后谢时镇便赈济灾民,所以这么说来,当时苏十三就已经在广东,见流民泛滥于心不忍,因此才向谢时镇救助。

沈昭的眉头不由得微微一蹙。

好像她知道得越多就越糊涂。她不断地深入探查,可是事情却越来越扑簌迷离。苏十三的身份反而更神秘,就凭他一介书生怎能喊动谢时镇这样的二品大员?

难道朝中的第三股势力就是来自于苏十三吗?

可是苏十三到底是什么人?朝中大臣她能如数家珍,但凡有点家底的人她都基本知晓。却从没见过姓苏的大户人家。

关键是……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朝中无数党派争权夺利,他却隐于人后,是想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吗?

还有这次谢夫人做寿,他还让自己的随从上门。可见与谢府的关系的确不差。而谢府对谢存嘉迁至惠州一事的态度也难以琢磨,难道此事与苏十三有关吗?

如果谢时镇是苏十三的人,那么让谢存嘉迁至惠州的确不算难事。但是苏十三为何要这般做,惠州府又有何可图之处?

如果他们是朝中的第三股势力,不向朝廷发展便罢了,竟然还转战惠州这等偏远之地。

他们这么做究竟是何意?

还有海运……苏十三也插手了。

事情似乎越来越模糊了。

沈昭觉得这些事就像一团被打乱的毛线,她越是清理,越是琢磨,就越糊涂。好像里边有一个巨大的秘密等着她,但是她却什么也看不到。

这种感觉……真是十分不好。

她收敛心神,让析玉先行退下。

她必须将这些事理清楚才行。

可是这些事一旦理清楚,于她而言又是好事吗?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苏十三的来头显然十分大,如果她查这些事不小心被他知晓了,会不会惹麻烦?

要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那可真是冤枉了。

她突然不太想管这挡子事,反正她跟苏十三唯一要打交道的地方只有薛柏一。且他们亦非正面相对,苏十三未必能发现她。

既然如此,那便不管了。

只要苏十三不阻她行事,她便不去探查这些。

最好能相安无事。

沈昭想通这一点,便不再管此事。而是拿起纸笔开始描摹眉尖刀和箭头。

前些时日,谢响在城南那边的村子里发现了私人铁匠铺。因此这两日她便开始着手画骑兵所用的兵器。

她想打造的骑兵并非那种数量十分庞大的,关键是攻击力要强。且留给她的训练时间并不长,所以骑兵的身手可能难以出色。

只能在兵器方面下功夫。

她想要打造的眉尖刀与普通的眉尖刀略有不同。与传统的眉尖刀相比,前头的刀背略微加重加宽,而刀刃要比原先更薄。

因为眉尖刀主要用来劈砍,所以加重了刀背的重量与厚度后,抡砍时能使力量更集中。但是这样也有缺点,刀背加重意味着整把刀的重量增加,所以使用起来略有不便。

骑兵训练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适应。

至于箭簇,她准备打造两种。

一种相对普通的箭头加宽了剪翼,且在箭头之上加了凹槽。当箭头射入体内后,不仅增加了杀伤力,且因为凹槽的存在,使受伤之人更易失血。

这种箭簇是专门针对无甲或者防护较差的目标。

另一种则是专门用来穿透重甲的。

此箭簇箭翼窄小,箭头尖锐,箭簇整体较长,仿佛枪矛头一般。锐长的箭簇能将力量集中于一点,增加箭头着点的力量,使穿透盔甲更为容易。

沈昭觉得这两种箭簇都是必不可少的。她将描摹地几张图纸交给析玉,让她尽快送给谢响,先做个成品出来让她瞧一瞧再说。

那个私人铁匠铺的手艺比她想像中要好。虽然做出来的东西比上皇家御造局,但是相对而言也是十分不错的。她当即让谢响去商谈此事。

但是谢响说出一个让她羞愧难当的事实——她的银子不够用了。自从与苏修允谈成之后,应天府的米铺就渐渐关了。

而京师的铺子重在打探消息,至于收益如何全凭天意。沈昭突然发现银子真的很重要,没有银子,她的所有想法便是泡沫,阳光一晒就消失了。

“真的周转不开吗?”沈昭还心存侥幸。

谢响十分坚定地摇了摇头。

沈昭顿时叹了口气。

“你先退下,我再想想法子吧。”

谢响却没有立即告退,他犹豫了半晌,才迟疑着说道:“姑娘,小人觉得还是要新开一些赚钱的营生,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必不会少……”

谢响这话十分正确,她以后还要养骑兵之类的,简直就是花钱如流水。不能不赚钱。她觉得是时候给她小舅写封信了。她小舅如今还是行商为主,从他那里定然能找到营生的法子……

沈昭说做就做,当即开始写信。

之后几天,她便一直在等消息。

然而她小舅的信还没收到,却发现苏十三竟然又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