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作者:七只生煎包      更新:2019-09-17 12:48      字数:4218

“你不要想太多。”背后的那个声音缓缓传来,“我是想来帮你的。”

泫冰淡然的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个男子,亚洲人的面孔上戴着淡然又神秘的笑容。

“你什么意思?”泫冰面若冰霜,上下大量着眼前这个人。

暂时不知道是哪一方的人,所以还是先不要轻举妄动的好。

那人神秘一笑,漫不经心的绕到泫冰身旁,眼神中带着笑容。

“我有办法让柠檬喜欢你。”那人不紧不慢的说完这一句,修长的手指就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张名片,然后自然的放到泫冰的口袋里面。

听到这个话,泫冰的身子微微一僵,可是眼神之中的杀气没有减少半分。

这人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他究竟是什么来路?

等泫冰转过头去看那人的时候,那人已经大步朝前走了。

其实还在杭州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在年底之前要到另外两个同样喜爱的城市转转——苏州和扬州。江南的味道是多么地勾人呐,除去还未来得及探索的扬州,走过温婉氤氲的杭州,宅藏深巷的苏州,谁能不爱呢。

嘛,感觉苏州是一座更适合独自前往的城市。在途中所至的大多数地方都是园林,幽然静悄,一个人心平气和则恰好,两个人嬉笑怒骂在里边便显得多余;而吃食的分量也是刚刚好,早些时候和来自江南的朋友聊到全国四方的饮食,唯独江南地方的食物属精巧类型,对独身前往的有人来说实在是再友好不过了。从15年到今年啦,每年至少要有一次「一人行」的,那今年的指标就交给可爱的苏州啦。

[20180625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艳阳天]

依旧是夜里出发,清晨到达的方式。因为决定出发此行的时间晚了,错过了最佳的购票时间,干脆就买了一张过夜的硬座。坐十四个多小时的硬座,再一次确认了自己还算年轻,腰背筋骨还经得住这样折腾,中途时睡时醒,但总的来说还算是休息够了的。

列车在早上驶过无锡之后,离到苏州就不久了,经过这么一大段的舟车劳顿,想着下了车一定要吃一顿让自己能幸福到昏头的早饭,拿起手机开始找好吃的。在杭州的时候,好友几乎是苦口婆心劝我一定要试试汤包,但我还是留下了遗憾,这回便决定用汤包来开场啦。

「吴盛兴绉纱汤包馆」,最爱正是这口外皮似绉纱的汤包啦。一口下去香汁四溅,嚼着厚实的肉吮着浓汤真是太满足。吃汤包时千万千万要小心,每一笼刚出锅的汤包都超级烫呐。

同样好吃的还有个头超大的虾肉生煎,精华在于生煎底那层黄澄澄的焦壳。当满怀激动地咬破外头的脆皮时,又是一股滚烫的汤汁出其不意地溅了出来。

包子这类的面食正中我的心头好啦!如果要给江浙的传统小吃排个名次的话,汤包和生煎必是榜首的。所以这极为隆重的开场一吃,吃掉了整整八个生煎加十个汤包。

这次依旧是选了一个好的住处,在拙政园的边上,比起要大费周章地转好几趟公交的奔波,住处和火车站相距不过也就一公里,是背上包就能步行至的好距离。因为是一个人出门,也不用考虑拍照的问题了,收拾行装的时候带了两件没什么重量的运动服,一双跑鞋穿在身,相机塞进包里,便可以轻装出行了。

吃饱再睡足之后,开始走路。来到之后先弄了一张地图,把想去的地方都标注出来,然后计划用三天的时间将这些地方都去遍(一开始是打算集中地去那些离得近的地方,后来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的行走路线像乱麻一样没有规律地蔓延了)。

首选是离拙政园很近的平江路。到目的地之后就傻眼了,好像敢在苏州体感温度直飙五十度的天气下还出来闲逛的,也就只有我一个了。在平江路上漫无目的地瞎走直到汗流浃背之后,终于决定找一个近处的咖啡厅歇脚避暑。

来到隐藏在小巷子里的「energycoffee」,点一杯补充能量的手冲。坐在空调房里和咖啡师小哥聊了几句天之后便离开了(小哥人超好,临走前还送了我一包挂耳;)。想要去的园林大多都是下午四点停止入园,所以又得赶路了。

有河水从平江路两沿的中间穿过,大概因为游人少了,撑船的师傅看起来轻快又欢乐。路上所见一直都是这样叫人看着,就想要快乐得蹦蹦跳跳的绿意呐~

平江路上的可爱小店。

进入「耦园」的时候正好是闭园之前,因此园内几乎没有人。在里头尾随一队有讲解的团,反正在来前自己根本是个不了解园林的俗人,就干脆听听别人怎么说。耦园原名涉园,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后来耦园得名于其背后的佳话,“耦园住佳偶,诗曲筑诗城”,佳偶谐隐于此,可是惬意。

从耦园出来之后,又一路溜达去了诚品。一直对书和文具没有任何抵抗力,所以书店是此行中最值得期待的一站啦!朋友说我运气超好,正好赶上了小王子75周年的纪念展。展厅不大,陈列的倒是挺多有意思的玩意儿,认真看完每一样展品下来前后花了也不过半小时。

作为中转休息站的「矩阵咖啡」,以及获得的今日售出的最后一杯黑洞咖啡~

怎么说呢,和自己做旅伴实在是太惬意。自认为自己算是个能“经得起折腾”的,平时挺懒但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还是有够上心的人。做好行前攻略日程,然后放肆地去每一个想去的地方,哪怕是不太了解园林建筑的专业知识,但跟着讲解的人,多少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爱喝咖啡就去好多个咖啡厅一一喝遍;夜里再溜达去听听园林里头的小曲儿。

取悦自己真的挺简单,其实天气热或者走到平足也无所谓,做到想做的事就是超级满足啦。

「网师园」是唯一开放夜游的园林,夜间还可以到宅院里听几首昆曲和评弹。推荐我游网师园的朋友赞誉其是苏州最美的一座园林了,甚过大名鼎鼎的拙政园和狮子林。

网师园确实是精致又造巧,特别是夜里映着月光的时候,亭台轩榭,树林花影洒在湖面上,风来再将影子吹得层层飘渺。

夜晚的节目里最精彩的是这出苏剧——《十五贯·访鼠测字》,其他的表演多少显得有些无趣,但这一出却让所有人都凝神聚气地看完了(虽然听不懂方言在讲什么,但是两位演员,特别是稍微年长的那一位,表现的能力实在是太强啦)。

今天是出行基本上全靠腿的一天。特别是入了夜之后,从网师园沿着平江路走回去的那一段,日落之后气温变得舒服多了,走在水边,不时还有微风从水面上刮过来。戴上耳机听着喜欢的曲子随即便与世隔绝,好几个两公里在脚下也变得不怎么远了。

大概是因为苏州真的太热了,每天都挺累的,三天下来黑了也瘦了,五斤。嘛,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20180626最热一天]

早上特地起特别早,七点半的时候便入了拙政园。我去哪里都首要偏好“人少”这一因素,肯定是对没什么人知道的地方更为偏爱,如果是不可错过的一些地方,则选择最早或者最晚这样的极端时间点。尤其是园林,原是私人住所,古人建造其本是为了求一幽静之地来独处,如若宅院中人一多,美感和想要沉浸的心情就都尽失了。(其实根本还是因为我私心觉得人多太吵啦!)

入园的时候看到了记录牌上写着实时流量是50多人,就这样在清晨得以享用了一个不足百人的拙政园。

「见山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

没有太多人的园林真是舒服又好看。发现我还真的挺喜欢给窗照相的,在园林里听完讲解看腻了之后一大乐趣,便是去四处寻找对称的漏窗。

苏州博物馆在拙政园的边上,从拙政园出来便去排队入馆了。苏州博物馆是真的十分值得一去的地方,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融合了江南文化与现代语言的建筑外观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宛若一座小园林的博物馆,气质儒雅,错落有致。

馆内的藏品件件亦是精致巧趣。既不赶时间又贪恋室内的冷气,不如也顺便将展品连同介绍好好地观一遍。

瓷器展厅是我最喜之一,私心最喜欢这只啦,盯着看了好久好。

嘛,这里有一段特别有爱的小插曲,头天晚上微博上有姑娘问我,怎么没去成苏大,我解释是外人不准进入的原因,便有几个特别善良的苏大学妹说要领我进校。中午带我进校园的姑娘下午还有考试,大夏天正午十一点她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真的超感动到不

苏州大学实在是太漂亮了,想着,得以进入校园里一睹真容的我,实在是太幸运啦。从南门走到北门的路上一直忍不住地按快门,想要将这些好看的景都好好地拍下来才不辜负说要带我进来的朋友们。

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儿叫做“情人坡”,还真的在上边拍到了特别可爱的情人呐~

中午的一餐,是极为隆重的一餐。来到这边之后实在是因为天气热,人的胃口变小了,一日三餐硬生生缩减成了一天一餐(想来我之前做的一大堆餐厅点心的攻略,可真的是亏死我了)。于是因为只有一次珍贵机会,这一顿便献给了同样珍贵的三虾面。

三虾面呐,一年里只出现一两个月的三虾面呐,许多人慕名而来专为这碗面中珍宝,这次可正好被我赶上啦。怀着超期待的心情一路小跑至这家口碑最好的位于文化宫的「裕兴记」,虽说这是分店开满苏州的老牌餐厅,但这家由老板亲自坐镇的总店还是不可匹敌的。

端上来的三虾面,起初是面与虾分离的,面泡在熬好的高汤中,而三虾,即虾仁、虾籽和虾黄,则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地搁在另一个碟子里。标准的吃法是先将面条拌开,老字号餐厅会在一开始将面汤的量控制得很好,拌出来的面不紧也不坨,接着再将三虾倒进碗里搅开。一口下去,同时体验到晶莹剔透的虾仁,味道鲜美的虾黄和散布在面条上的虾籽,落到胃里的可是人间美味呀。

(大概是因为我拿着相机,还体验了一把老板亲自给拌面的待遇。“小妹我送你个馄饨尝尝”,说着啪地将一只馄饨放进我的碗里,实在是太友善啦!)

下午的时候决定还是不要挑战高温,便折返去睡午觉了。傍晚的时候前往「留园」,其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着名。依旧是最后一批入园内,往里走的时候,其他人都纷纷往外走了。自己一个人跟着地图转完了院子,留园小而精致、巧夺天工,与早晨去到的拙政园的大气辉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气氛。

一处园子,一方月洞。将外边的风景框住的月洞门,如同满月一般开在墙上。

在逛下来的几个园林中,时常有见到拿着一支笔一本本子便端坐着画画的老人们,一坐就是一整个下午也是常有,丝毫不受来来往往的人们纷扰。

糖粥也是苏州名吃之一。此前在我的选项中有两家想要去的糖粥铺——「潘玉麟糖粥铺」和「笃笃笃牌糖粥」,因为前者实在是太过于考验可遇不可求的运气了,便直接选择了后者。店名的由来很是有趣,来自于老苏州的一句民谚“笃笃笃,卖糖粥”,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梆子,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后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