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223 不再痴心妄想
作者:小熊啾啾      更新:2019-09-14 06:29      字数:3552

二话不说,夏娃回到连家后,就一直守在门口,等着连弘文从衙门回来,就跑到他面前说了三公子让她带的话,连弘文听后,果然眉目有些松动,带着她回书房说话。

“三公子有没有说些其他的?”连弘文坐下后,夏娃就给他倒了杯茶,可一摸茶杯,有点凉了,她索性就喝了。

“没说,只说让您去他府上找他商量,管他呢,多一个人帮忙也是好的,三公子应该能说服总兵大人帮忙吧?”夏娃问道。

目前还不知道总兵大人的想法,瞎猜也没用,连弘文索性给司晏送去了拜帖,结果司晏也派人来邀请他,却不是去往总兵府,还是司晏在外住的独立宅院。

两个人同样是关在房里说了大半天才谈妥,看样子是达成了某些协议,然后就愉快的合作。

夏娃看到连弘文回家后,表情还算平静,眉头也松开了,还说总兵府那边可以试试,心里也稍微踏实了些。

希望事情能尽快朝着好的方向去吧。

又过了十来天,朝堂上忽然热议盐政的话题。

这些年来,盐政这一块一直是铁板和马蜂窝的存在,私盐屡禁不止,官盐进展艰难。

可谁都知道世上最挣钱的买卖无非是盐政,矿产,漕运,海运和边境贸易这几种,也就是说,都是得朝廷首肯才能做的了的买卖,可是如今弄得官盐收不上税,朝廷脸面上过不去不说,国库更是少了一大笔银子。

如今因为某几个边境县城在跟邻国通商贸易中走私了私盐,整顿盐务的话题又被摆上台面上讨论,可是文武百官争执不下,都知道整顿盐务是必要的,可是也都知道整顿盐务有多难,证据就是这几年先帝和当今皇帝都派了不少人来查,最后不是被集结起来的势力给忽悠一通而败退,就是或被骗或被诱的掉进了别人的陷阱,然后连官帽甚至自己的命都丢了。

朝堂上这些人废了不少唾沫,也没吵出个结果,最后倒是顺天府尹声称接到一个匿名信封,里头全都是某个边境县城的都转运盐使司跟朝廷的巡盐御史勾结,贩卖私盐,中饱私囊,知法犯法的证据,于是朝廷的风向从如何整顿盐务转到了如何惩治这些治理盐务的人。

皇帝更是大怒,难怪盐务难治理,办事的人都跟贼是一伙儿的,还怎么可能捉得到贼,于是一下子罢免了四五个涉嫌贪污的官员,又降职了好几个帮腔搅混水的官员,才把盐务闹出的风波平息下来。

夏娃听到连弘文说起朝廷的这些变动,一脸茫然,这跟解救连弘泽有什么关系吗?

连弘文随即给她看了两封信,分别是京城的刘叔和姚启明寄来的。

姚启明的信里说,皇帝撸了一票官员,而那批倒台的官员里就有武安侯的小舅子和利益伙伴,这些人的倒台牵扯出武安侯这个还没暴露的同伙。

不过也怪他们不谨慎,武安侯为了自己的荷包,将歪脑筋动到了盐务和水务上头,所以私盐的话题重启后,很多证据和细节就随之被一一找出,作为跟这几个人紧密相关的武安侯就成了重点的被关照对象。所以事发后,武安侯立马缩在府里不出门,没过多久,他就把儿子武思明给供了出来。

“那武思明的话能证明八少爷的清白吗?”夏娃急着追问,然而只看到连弘文摇头。

武思明只证实了当晚参与凌虐那些良妓的几个人的身份,都是出身于权爵之家的官二代,而之前牵扯进去的翰林院的几个编修和典簿在连弘泽翻脸之后被牵连,受到那些官二代嘲弄,还算有点读书人的士气,所以提前退场了,至此清流派在跟权爵派的对抗中险胜。

读书人的面子勉强保住了,但是连弘泽却没法翻案。

“那个武思明既然都被抓了,为什么那些当官的就没审出来真正的凶手?八少爷都提前走了,怎么会杀人?要是早杀了人,怎么会那么久没人发现,还要第二天由收拾房间的下人发现的?这太不合常理了!”

夏娃真的有些看不懂了,案子都审到这个份儿上了,为什么之前揪着这个案子不放的人最后临门一脚时却缩回去了。

连弘文静默,他大约猜出这些人的心思,这件事会被闹得那么大,无非是牵扯进去的人身份太敏感,而将他们的身份捅出来的却是被他们玩弄的艺妓,这些女人的初衷和背后的隐情暂且不论,可是京城的两股势力却实打实的对上了。

司晏找上连弘文,谈的就是茂县和邻近几个县的私盐贩卖猖獗的事,他想趁机将脓包挑破,不破不立,正好可以将盐务这块整顿干净,双方都是聪明人,都懂得利用自己的人脉来捅破这件事,这样才能将司晏知道的一些内幕和精心搜集的证据递上朝堂。

正是因为盐务弊案,权爵派和清流派各自损失了一些人,而且牵扯到关键人物武安侯冒着被其他权爵人家憎恨的可能也要站出来,或许是想自救止损,这样做的效果从武思明的案子没有往深里查证,还有武安侯如今安然无恙,没有像其他牵涉盐务弊案的人一样被抓就能看出来。

这算是两派人马所达成的一种诡异的平衡,连弘文也没心思去过多揣摩,现在的关键是连弘泽的事情依然被压着。

他想,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宣平侯死了儿子,他不会对连弘泽的案子无动于衷。

连弘文担心的就是宣平侯下黑手,而姚启明再怎么帮忙,也肯定有力所不及的地方。

这一点在刘叔的信里有提到过,连淮南和连弘渊快马加鞭的赶去京城,可是一直都没见到连弘泽,无论打点多少银子,找了多少关系,连家都没有机会见到连弘泽。

终于在等了五六天后,京城再次来信,可传来的信息让人万万没想到。

连弘泽的案子破了,可抓出来的凶手却让人大跌眼镜,真正杀人的只是当晚派对中一个伺候酒水的小厮,他看到宣平侯的儿子将那位叫灵儿的伶人虐打致死,而他又跟灵儿是同乡,平时很受灵儿的照顾,所以一时激动就错手杀人。

夏娃听到连弘文念出心中内容,觉得不可思议,事情闹得那么大,原因却再简单不过。

可正因为简单,某些人才觉得难以接受,比如宣平侯。

他听到结果的时候,差点冲进大理寺把杀他儿子的小厮给当场撕了,这老家伙丝毫没有反省意识,认为连弘泽即使没杀人,也对他儿子动了手,不算冤枉他,依然不放过连弘泽,却因为康王爷的介入,才转瞬间偃旗息鼓,不再追究连弘泽。

“康王爷!八少爷的案子是康王负责彻查的?”

夏娃越听越觉得头大,这怎么越来越玄幻的感觉,连弘泽的案子怎么会劳驾皇室成员出马?

连弘文也很感叹人生际遇,看着夏娃,缓缓的吐出一个名字:“康王爷之所以出手是因为苏慎言。”

瓦特!!她偶像跟康王爷!这两个人隔了个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的距离吧。

连弘文又道:“苏兄没详说跟康王的关系,父亲信里只说当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苏兄找到了八弟在京城的宅子,也告诉父亲说他求康王爷帮忙,这案子会很快了结,后来八弟被接回家后,苏兄也来看过几次,只说他机缘巧合的受到了康王赏识,所以目前在康王手下办事。”

人生的际遇真是不可预测,苏慎言可谓是一下子平步青云。

夏娃感慨之外,只想知道师傅现在过得好不好,跟连佳瑜的感情又如何,看连家人对苏慎言如今情况的反应,以及连佳瑜都没想过要找苏慎言帮忙,她估计苏慎言压根没跟连家任何人说起过自己的近况。

连弘文惊讶过后,想得更多的是将来的事。

父亲信里提到,八弟虽然被救,可是在牢里吃了不少苦,全是受宣平侯的指使,如今只能在家养伤,虽然被翻案,又因为康王的面子,连弘泽在翰林院的位子算是保住了,可是以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且八弟因为这件事,意志消沉,却不肯回连家,想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父亲也没办法。

寄出信之前,连弘泽已经拖着病歪歪的身体去翰林院报道,连弘文知道自己弟弟的脾气,也就只好在回信里多劝解几句。

倒是眼前的夏娃,听了连弘泽的事情后,这反应太平淡。

连弘文直白问道:“八弟曾写信托我照看你,说等到合适的时机会给你一个名分,可他如今留在京中,前途未明,但他坚定和你走下去的路,你难道就没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夏娃一僵,连弘泽的心意她钦佩却无法回应,在他遭受挫败的时候,她的冷漠显得太凉薄,可她却不得不干错点,长痛不如短痛。

她深呼吸一口气,郑重的说:“我只能辜负八少爷的心意,我不是能跟他一起走下去的人”

“这是你的意思?你对八弟说过吗?”连弘文打断她,抬眼凝视她的眼睛,“你有没有想过,他一心想要为你们奔个前程”

“可我们之间本来就不可能,何必痴心妄想?”夏娃激动地抢白,“我原以为八少爷只是过于执着,后来知道他是认真的,说实话我很感动,但也害怕,我知道自己的身份,更知道我不适合连家的生活,既然知道我们不是一路人,就不该抱有幻想,我原本想过要给八少爷写信说清楚,起初是想等他考完科举后再告诉他,后来”

后来觉得,或许到了京城那样的地方,离自己抱负一步之遥的地方,连弘泽的心境或许会改变,或许会找到更合心意的,她对他抱着最大的祝福,也就慢慢不想再旧事重提。

连弘文定定的看了她半盏茶的时间,缓缓叹气,说:“这件事你先不要回应八弟,我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跟他说吧。”

夏娃嘴唇一动,许多话都停在了嘴边,却还是一言不发的点头,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