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铅山琐事
作者:水中云影      更新:2020-03-31 21:32      字数:3965

“文壁未免过于乐观了。”王恂摇摇头道。

“文甫兄还别不信,施某对此是信心十足。”施通判笑道,“两位也知道紫溪那些工坊吧,据老夫所知,这工坊中所日都会制出大批火药弹和那种威力无比的铳炮。而且是越造越快。这种东西,士卒并不需要大量练习就能操作。而士卒,在信州缺吗?信州百姓只需缴纳些许田赋,免了一应苛捐杂税,只要兴华军振臂一呼,还不群起响应。这蒙元能战胜如此之军吗?”

“嗯,文璧所言倒有些道理。”王恂看了看郭守敬,有些颓丧道。

“只是这兴华军也过于怪异了些。有些事简直可谓离经叛道。”郭守敬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柱,沉着脸道。

“这陈家子乃商贾出身,哪懂得什么圣人之道。吾等若弃之,岂不是坐视其误入岐途吗?”施员外摆手道。

“吾等乃蒙元旧臣,今沦落于此,早己心灰意懒,但得愿终老园林足矣。”见施通判又起招揽之意,王恂摇头道。

“两位兄长既如此说,施某就不强人所难了。以后再说吧。”施通判不以为意,摆摆手道:“施某这还有一事,两位兄长不需复出,也可起劝诚之意。”

“哦,却是何事?”郭守敬来了兴趣。

“施某欲效兴华报,办一份报刊。用以倡扬圣人之意,建言治国治民,针砭时弊,也可刊载一些格物实学,造福于民。”施通判道。

“办报?这兴华军肯?”王恂诧异道。

兴华报现在他每天都看,从中了解些时事。虽说对上面登的一些东西不以为然,但十分喜欢这种形式。

“对这个兴华军倒十分开明。只要你不提投降蒙元,鼓动百姓反对兴华军,去当汉奸,就是指着陈家子恶骂一顿也没什么事。”施通判摆手道。

郭、王两人十分意外。

“当然,你得言之有物,不能漫骂。否则陈家子会告你毁谤他,让你道谦,陪钱。”施通判笑道。

郭、王两人愕然

……

紫溪山寨,陈远自然不知道三人如此砥毁自已。当然知道了也会一笑置之。他正思索着山寨内务之事。

陈山被打发去了衢州,许多事一下子都压上了肩头。

伤势之后,陈远将军事尽放在一边,专心注重于内务来。整日奔忙于行政学院、讲武学院和山寨之间。

虽说任了两个学院的院长,但两个学院的具体事务都有人管理,诸事陈远嘴上提提,自有人去落实,但山寨之事就麻烦多了,搞得陈远有些手忙脚乱,不知多少次的想起陈山的好处来。

现在山寨产业,可谓五花八门,涉及了方面面面。有独资的,有与人合资的。合资的有控股的,也有少星参股的。

独资的主要是一些大产量,如永坪的铜矿,铅锌矿,炼铁炼钢场,琉璃作坊以及一些军工作坊。这些可算是陈远核心企业,其中琉璃坊更是陈远争中的生财金鸡。

合资的就多了。其中以与两位未来丈人合资的企业做的最大。一是水泥场,一是制皂,再就里炼制精盐,种蔗制糖。

在陈远有意引导下,水泥的需求一直促使着水泥场一再扩产。如今,水泥产量已达到惊人的日产十万斤。但在陈远看来,万斤也不过后世50吨,一辆后八轮就拖走了,实在算不了什么。

河口的码头,镇子要重建,铅山各处道路要拓宽,都离不开水泥。长远规划,陈远还想将信州各处的官道全数拓宽,尽数铺设上水泥路面,这样需要的冰泥,就不是是个小数了。当然,以现在生产力,没有蒸汽机,没有电气化,只能是个愿望而已。

挫败了阿里海牙,信州诸县也从战争的泥潭中暂时摆脱了出来。陈远经于下定了大力建设信州的决心。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粮,修堤坝。道路、水利是陈远施政信州的主要措施。为了推进两项工程,陈远顶着东线的战事压力,将夏子阳旅从第第2军中抽调了出来,组建兴华军工程师,将一些战俘和伤残战士补充进去,再加上数千判处苦役的罪卒,形成了上万人的筑路大军。这些人平时修路,战时还能拿起刀枪作为守备的力量。

当然,他们修的路自然是能走马车的沙石路,但需要的水泥的依然不少。而有些地段,陈远还想用水路进行硬化。这样需要的水泥就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为了满足水泥的需求,王夫子与施、赵两家已经谈妥,将大力的扩建水泥作坊,将水泥的产能年内扩大至日产三十万斤,前期的筹备正紧密地进行中。

与九哥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赵孟臣也终于下定了决心,与施家一样,一头扎入了兴华军的怀抱。与施县尉不同,赵孟臣本就是商贾出身,受赵与择赏识,为赵与择代理着好些产业。其与两个儿子,对商贾之事都十分娴熟,几个合股公司被管理得紧紧有条,水泥作坊的新建用不着陈远过多插手,兴华军方面只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核即可。

暂时规划好了水泥生产,陈远主抓的只有钢铁与煤炭的生产。信州之地并没有铁矿山,山寨的钢铁场使用的是熟铁来炼钢,而熟铁的来原主要是从福建运来。阿里海牙入闽之后,信州与闽地的商贸虽说没有完全断绝,但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作为原料的熟铁,海盐减少了不少,钢铁场、精盐场也只能想尽办法地维持着。

钢铁的产量一下子没办法开展,陈远就将眼光投向了煤碳。这煤碳倒不用陈远多费心,近年来,由于铅山各工坊的强劲需求,铅山、信州各地小煤矿开办了不少。陈远要做的是,引导某些煤矿改进技术,进一步扩大产能。说是改进技术,其实也没什么好改的,就是改进通气系统和建设运煤的导轨,这两项技术能促进煤碳的采掘向更深的地层前进。

这种轨道技术是陈远刻意提出来的,在兴华军的煤矿、铜矿的矿坑里都进行了安装使用,效果远好于使用竹筐,人拉手推地出矿。按陈远的规划,好些连接矿场、制坊与码头f的地方,都会逐步安装上这种轨道,用马拉车箱灭运输货物。车箱在铁轨上滚动,比平地里省力多了。

至于其他的小产业,陈远就觉得力不从心了。这些小产业,大多都是兴华商会或研究院以各种形式与民间合股或转让技术参股成立的,有制衣制鞋的,有织布的,有加工干粮的,有打制各种铁作,木作的,淋淋总总,不一而足。

为了统一管理,陈远对各种产业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兴华军独办的主业,主要是军工企业和利润丰厚的琉璃、无色玻璃产业。陈远成立了军工集团和华夏复兴集团和华夏控股集团。军工企业划入军工集团,暂由总指挥部后勤装备处管理;琉璃产业、铜矿、印钞制币等归属于华夏复兴集团,直接划归内库存直接管理;钢铁及控股的水泥、制糖、制皂、制盐尽数纳入了华夏控股集团。

在兴华商会的基础上,成立华夏贸易集团,所有的零零乱乱的小产业,能转让的尽量转让,让民间自办。暂时未转让的,尽数归类于华夏贸易集团。

这四大集团,加上兴华银行,就基本囊括了陈远手中的各种产业。这四大块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向内库上缴利润,接受内库的审核。这样,只需定期看看报表,就能清楚地知道各种产业的经营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由于战事的频繁和兴华军不停地扩充,内库收入增长很快,但始终跟不上军费的增长,一直呈现紧张的状态,还需要不停地印发兴华钞票来达到收支的平衡。陈远粗粗预估了一下,内库通过兴华银行近年来共印发了近百万贯的钱钞,但兴华银行可以备付的金银、制钱等本金不到十万贯。备付金只有发行量的十分之一,若发生挤兑,兴华银行、兴华钞的信誉一日之间就会轰然倒塌。

好在,兴华军辖地之内,兴华秒可以用以缴纳税负,还付兴华银行的贷款,购买日常物品,携带也方便,没有多少人会去兑换沉重的金银、制钱,否则兴华银行早就被挤兑倒了,兴华钞也变得一钱不值了。

目前,兴华银行已经信州、衢州开设了分支,下步正准备在信州各县设置分理网点,兴华钞也有信州、衢州各地渐渐流通起来。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但本金不足依旧是陈远的一块心病。

今后,随着战事的继续,兴华钞的发行势必要进一步地加大,如何增加金银储备,维护兴华秒的信誉,成了陈远的心中头等大事。放在后世,纸钞不再与金银挂钩,只要物品充足,增发些钱钞并不是大问题,但目前,兴华钞刚起之时,是重的是信誉,是不可能就这样办的,咱一方法还是挣来更多的金银制钱。

商队的收入远远不足了,除了让邵武的五叔四处劫掠当地的金银矿坑之外,陈远将目光转向了远在德兴山中的铜矿,心中略定。

随着张孝忠的归附,大肆开采德兴铜矿已经成为可能。信州战事方息,陈远就从永坪铜矿抽调了一批主事和骨干,组成了一支开矿队赶赴德兴铜矿山。德兴铜矿是已开采了百余年的老矿山,产铜量不是很多。但作为后来人的陈远知道,德兴铜矿在后世可是号称亚洲最大的铜矿山,潜力是无限的。若能大量开采出来,制成铜币,足可解决兴华银行的储备问题。

当然,解决内库的紧张根本问题还是要办产业,挣到更多的钱。目前,琉璃镜、香皂是陈远手中两大捞手法宝。接下来的,陈远注目于瓷器与时钟。

瓷器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的老产业,该地自五代时就开始制瓷,宋时得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技术方面并不用陈远多操心,陈远要做的只是加大投入,刺激其产业的发展。而座钟也有了眉目,经过几天的言传身教,研究院的大匠们终于弄清了摆钟的计时原理与基本构造,正着手设计时钟。可以想象得到,随着资金和灵工巧匠的加入,各类形态各异的座钟和精美的瓷器,很快就会大量研制出来,稍往华夏各地,甚至通过福建出海,为兴华军换来源源不断的金银。

福建的商路一定要打通,出海口必须要有。

想着这,陈远心中不免有些焦急。心中突而无耻地盼着起来。盼望着阿里海牙能迅速进军,一举清扫盘踞在福建的宋军。那时,就是兴华军大举入闽之时。。

阿里海牙前往南剑州之后,崇安虽说还是为阿里海牙所控制,但也仅限于县城而已。在福建的兴华军郑绍兴部活跃在崇安、邵武乡野之间。若不是怕刺激到阿里海牙,凭郑绍兴部已足可将崇安一举拿下了。

福州小朝廷不离福建,兴华军暂不大举入闽,这是陈远、王夫子等人的共识。但前期的决定还是可以做些的。一只工程团已经派出,名为加强分水关的防守,实为拓宽、修筑铅山到分水关的道路。一俟东边战事告一段落,那时,兴华军无论如何也要大举入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