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童桐,阿湛之七
作者:一别都门      更新:2019-08-26 11:06      字数:2031

童桐与阿湛到公司。童桐提交了辞呈,不日便能够批准下来。阿湛留在公司继续工作,童桐回到她与洁欣的小出租屋,看看有没有洁欣没有放好的东西。

她在收拾行李的间隙,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的信。信封上又浓绿的树影。打开来看,洁欣清秀的字体映入眼帘。

童桐:

见信安。

我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参加男友威德的葬礼。他留给我一大笔钱,一栋房子,和一个孩子。孩子是他的弟弟,四岁,和威德相依为命,我叫他小卫。威德除了小卫,没有在世的亲人,只能将小卫托付于我。小卫很害羞,眼睛是淡淡的褐色。这让我想起了你。你现在还好吗。

离开你大约三年。有两年的时间待在美国。处理威德的后事。小卫并不肯接受我。这让我很头疼。你知道,孩子总是慢热的。我下了一番功夫。这样很久以后,小卫相信了他哥哥的死亡,并且喜欢上了我,愿意跟我走。

我们并没有来北京。北京太强大,会把人同化掉。小卫还小,需要更多自然地能量。我们来到四川雅信。我丢掉了古代汉语的职业。记得我曾经说过,不过是一种活法,又何必计较太多。我现在在雅信附近的明哲教学。校长冬草子待人极好。当地妇女新萝时常资助学校。有将近二十多个孩子,我教他们英语与数学,并且每周给他们上一节音乐课。孩子们的眼睛非常干净。小卫很快乐。

这封信从四川到北京,大约走了很久。我也不确定你是否能够收到,毕竟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好久不见,时机未到,我们会再次见面的。

每天都在想念你。

顺颂时遂。

洁欣

原来洁欣到了雅信,和冬草子校长在一起。童桐把信收好,望着空中飞舞的无数细小尘埃,默默眷恋。从童年起,没有一个女性可以如此融入她的生活,甚至是对她的精神起到重塑的作用。童有贵教给她的,是作为一个男人的坚韧以及付出。雅信的大山交给她冷凛无情。洁欣让她体会到作为女性的柔软。对任何事情总是毫不在意的样子。当明晃晃的阳光照在洁欣的脸上,她就会很舒服地眯起眼睛笑。洁欣说她喜欢那种被阳光照射时接近盲的感觉。工作室小心专注,面对一个国家厚重的文化典籍,极为严肃认真。有时深夜不睡觉,亮起一盏橘色小灯,继续深入。

洁欣的书籍,涉及天文。地理、园艺等等。洁欣有一个大柜子,她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放进去,杂乱地堆到一起。童桐将它们一一分类,用小标签标记好。有的破损,用白棉布仔细地包起来。洁欣在教书,是放弃了它们了吗。童桐这样想着,指尖在坑洼处流连。每一个雕刻上去的文字,都是一个孤独着、等待诉说的灵魂。童桐要为洁欣保管这些东西,等到她们再次相见,她就可以将它们完完整整地交给洁欣。童桐拂去书卷上沉积的历史尘埃,小心收好。又将洁欣的房间仔细打扫一遍,观赏洁欣房间的门,告别与洁欣在一起的时光。

傍晚的时候,阿湛回来了。一进门就可以闻见童桐的气味。淡淡的,并不腻人,很让人舒心。童桐从来不用任何牌子的香水。总是喜欢将头发一股脑地拢至脑后,显出一往无前的气魄与胆量。

阿湛,你回来啦。快来吃饭吧。

嗯,我这就来。

三菜一汤。童桐做得很精致。阿湛满眼的疼爱。吃饭的时候,说起今后的打算。

阿湛,我打算在家写作。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总比没有事情做要好上很多。这样也可以照顾你。家里守着一个人,你也会安心一些。

好。公司那边的事情我都为你安排好了,你不必担心了。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我会支持你。

童桐在窗边放一只闹钟。如今她睡觉很沉,没有闹钟根本醒不过来。邻近六点钟的时候,闹钟响起。阿湛起身摁掉闹钟。深蓝色窗帘微微透出光亮,阳光升起,万籁俱寂。他侧过脸去看童桐。许是察觉到身边人的动静,童桐迷迷糊糊地醒过来。开口叫道,阿湛。异常安心。

童桐,你再睡吧。阿湛微凉的指尖轻轻触碰童桐的眉眼。童桐闭上眼睛,阿湛的名字在她心头宕开一笔。她微微笑着,重新陷入梦境。

阿湛轻手轻脚起身,为童桐熬上一碗烂熟的小米粥。小米最是养胃。

白天的时候,阿湛去工作。中午不和童桐在一起吃饭。晚上七点左右才可以到家。童桐待在家里。阿湛为她设计了一件工作室。放置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正对着窗子。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泡桐的婆娑树影。偶尔还可以看见松鼠。童桐将自己的东西一股脑地摆上来。笔记本电脑,明信片,台灯,各种各样的书籍。桌上摆不下了,干脆就放在地上。光着脚踩进来,开始写作。拉上窗帘,一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连饭也不吃,只用瓷碗泡一杯清茶来喝。写累的时候,她就去洗头发。她将自己的头发洗得很薄,房间里长久弥漫洗发水的芳香气味。有空闲的时候,她琢磨这给洁欣回信。

洁欣:

展信佳。

我这里很好。勿念。

我遇见阿湛。我与阿湛有许多世的因缘。洁欣,你相信宿命吗。可是今生的我们或许没有办法得到圆满。你知道吗。

如今我与阿湛住在一起。

??????

童桐摩挲着信纸,眼睛干涩,忽然写不出一个字来。踌躇许久,最终将信纸揉成一团,扔出垃圾桶。。

来日方长,我们终究会再遇见的,不是吗。你我都相信,并且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