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大户婚配
作者:玉晚池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62

杜嘉陵已经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走在了这座古城的大街上。上衣口袋里的的那只沉甸甸的玉镯,并没有引起他太多的注意,此时他还以为那只是母亲给他的二两散银。身边时不时跑过几个握着长矛刀箭的士兵和骑马的军官,还有小商贩的吆喝声。没有任何人特别地注意他,他只是一介书生,穿着虽然质地高档,但与街上熙熙攘攘的男女老少也没有什么两样。好象是已经久违了,但又像是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商业街,乃至每家商户门前的灯笼他都非常地熟悉。

他毕竟已在阆州生活二十年了。这座古城,乃至环绕在古城四面的嘉陵山水,还有哪里他不熟悉?“阆苑仙境”是他的家乡,他为自己能够出生在这里感到骄傲。

每当他上学堂走在街上看见士兵时,他就想起了阆州所处的重要位置。阆州地处嘉陵江中游,东连巴山余脉,西倚剑门臂腕,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抉风水宝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要冲。战国中期这里曾是巴国的国都。自从秦灭巴,秦惠王就在这里设置了阆州县。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过郡、州、府、道。最有名的当然就是蜀汉名将张飞了,这位三国的猛将曾在这里镇守了七年之久。

杜嘉陵虽然还没有出过远门,但他为家乡美如画的山水而自豪。他还亲眼目睹了大诗人杜甫慕名而来,写下“阆中胜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的真迹。风光秀丽的锦屏山,与张飞庙(桓候祠),滕王阁,大佛寺,天宫院,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等闻名于世,素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登上锦屏山观阆苑山水城郭,真如置身天上仙境。

他还清楚地记得少年时节,他曾在江边偷偷放生过一条鲤鱼和黑鱼。更让他难忘的是他在锦屏的后山上救过一只白狐和一只受了伤的小白鷺鸟。那只可爱的小鸟曾经陪他上学来来去去一年多,后来她回家了,也不知道她的家在哪里,更不知道她目前的生活怎么样?杜嘉陵相信世间的一切动物都有灵性,都有浓浓的情感,以爱心才能换来爱心。那只小白鷺与他朝夕相处,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但春天的阳光又总是让人感觉懒洋洋的。这正是一个春阳当头的时候,杜嘉陵拧着大书包,抬头看见了远处的华光楼,脑海里又想起了这个最古老的地方,最神奇的地方,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

他想,也不知道外面是否有人了解人类始祖伏羲的母亲华胥就是阆州人,华胥就是在阆州的南池(又称“彭池”)孕育了伏羲,伏羲最终成为一代人皇,创造了辉煌的华夏古文化。你说这人类的祖先在哪里?哈哈,不就是在阆州么?后来这里又孕育了渡沔侯范目、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天文学家任文公、政治家杨仁,儒林校尉周群,镇南大将军马忠,以及尹枢、尹极等诸多状元,还有鲜于、岳飞爱将(女婿)张宪和蜀中“花木兰”韩娥。

迎面走过了一个舞蹈队,锣鼓铿锵,舞步勇猛,那就是阆州有名的巴渝舞。这让杜嘉陵笑了,县衙门又要举办迎春庙会,古城全年中最热闹的一次聚会,今天开此招摇过市进行预演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到处是人山人海,就连平时大户人家足不出户的绣楼闺女,这几天也要由丫环们陪着,坐着轿子来到那几处聚会场一露芳容了。

什么叫巴国汉子?也许当你看见那戴着面具,随着鼓点大步扭摆的雄壮舞姿,你才真正感觉到了他们的冲天豪气。阆州曾是巴子国的国都,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个舞蹈就是是古代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还有个地方戏叫“鼓乐神”的民间歌舞小戏,又称川北灯戏,也是很有名气。

每到这几天,你还会随处看到平时只在商铺里才有的阆州众多特产。这里的丝绸、皮革、地毯、食醋、张飞蒸馒。还有那大姑娘小媳妇的巧手剪纸,小伙子们的雕刻艺术品,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玩在阆苑,吃在阆苑。阆州的美食也是远播千里,由于回、汉、满多民族杂住,形成多种多样的风味小吃。锭子锅盔,牛肉凉面,糖烧馍,火锅红烧牛肉,热卤烧腊,保宁白糖蒸馍等等誉满四海……还有一种酒喝了会让你雄威无比,这就是著名的张飞酒。当年张飞为攻打魏国大将张合,曾自酿了一种酒,就是因为喝了这种酒,张飞终于夺得了战斗的胜利。所以现在就有了“桓侯不厌醉千场”的故事流传下来,这张飞酒就名气大振起来。保宁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皆因阆州曾为上保宁府所在地而得名。

杜嘉陵一路走着一路想着,想到此处禁不住呑了一下口水。今天他非常开心,才从贡院科考归来,心里感到一种轻松,也感到了一种沉重。

已经结束学生的生活了,再也不用天天摇头晃脑地苦苦背诵之矣也乎了。所以杜嘉陵感到轻松。只所以感到沉重,是因为杜老爷一心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官,而杜嘉陵对此好象并不感兴趣。

远远地他看到了自己的家——阆州城里赫赫有名的杜家大院。杜家大院和秦家大院、孔家大院,还有武庙遗韵大院的主人都是阆州有名的商贾,杜家、秦家和孔家这三家大户人家又都是亲戚关系。杜嘉陵的母亲是秦家的姑娘,而杜老爷的隔房妹妹当年又嫁到了孔家。从祖上开始,杜家就一直从事丝绸生意和药材生意,在当地乃是第一首富。

“少主人,考完了?怎么样,肯定要中状元了。”曾是猎人出生的秦大叔满脸笑容,已经站在拐角的路口迎接杜嘉陵了。

杜嘉陵笑了,“秦大叔,状元不可能,才乡试哩。”

秦大叔接过杜嘉陵手中的书包,诡异地笑了一下,“少主人,你快要成婚了。”

杜嘉陵一惊,“成婚?和谁成婚?”

“今天你没路过孔家大院门口的那条街?”

“路过了呀。怎么啦?”

秦大叔一阵欣喜,“老爷和夫人已经答应了,孔家的小姐马上就要成为少夫人了。”

孔家小姐孔玉叶?杜嘉陵一想到孔玉叶心里就有一股热血上涌。如果真的能和她成了婚,也算是亲上加了亲,何况杜嘉陵心里早已有了这位俏佳人。两家早就带故沾亲,平时互相来往也走得勤,杜嘉陵从小就经常和孔玉叶在一玩耍,早就是你有情来我有意,就只盼有个媒婆来上门了。孔玉叶虽然没上过学堂,但家里早就为她请了一个私塾先生。由于人聪明悟性高,诗书琴画无所不精。人的模样儿也长得十分俊俏,个头也高。看也心动,闻也心动,如果如果这新娘果真是她,不说那杜嘉陵还是激动不激动?

杜嘉陵刚刚跨进大门就听见里面人声沸动,还有川剧高腔和锵咚咚的锣鼓声。看样子今天家里确实来了不少人,而且又在演皮影了。

杜老爷不但是个精明的商人,而且还是一个儒商,酷爱川剧和皮影艺术。他自己就办了一个皮影艺术团,闲暇时还经常组织免费演出,使得这个皮影艺术团远近名声大躁。今天他又亲自上了场。

见过母亲和亲友,杜嘉陵这才知道家里今天已是双喜临了门。两件喜事都是自己的:科考和订婚。

午饭六七桌,第四个天井的二楼宽大的用膳堂,八个人一桌全摆上了,并不拥挤。饭后,杜嘉陵换了一套新衣,戴上了新帽子。家丁六七个抬着聘礼,吹吹打打,在秦大叔的带领下,陪着杜嘉陵来到了孔家大院。见过孔老爷、孔太太。这孔太太本身就是杜嘉陵的隔房的姨妈,对这门亲事自然已是求之不得。姑侄俩一见面又是一番亲热。

只可惜今天已非同往日,一对青梅竹马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春心荡漾孔家大小姐呆在闺房,心里已是猫抓火辣,但最终还是没有下得楼来与情郎说上一句话。只到过了两天阆州的正式庙会上,两人这才偷偷见了一面。

又过了一月有余,按照婚期所选黄道吉日,杜孔两家终于正式联姻。

那一天又是一个睛好的天。新娘坐着八乘大花轿,新郎披红骑上了高头大马,两边送亲、迎亲的队伍,一路上招摇过市,吹吹打打伴着长长长的鞭炮声,只把一座阆苑古城烘托得好不热闹。七大姨八大姑、舅子老表都来庆贺,就连知县老爷也带着几个手下赶过来送了彩礼,可见杜孔两家面子和风光有多大。

酒席摆了二十几桌,只把时下已是一个总管的秦大叔忙得满头大汗,差一点没趴下。好在当年上山打猎锻炼了一个好身体,否则,就是休息上三天也难恢复元气。

这中国人从古以来喜庆之际都是过场多。吃吃喝唱,猜拳行令时间长不说,饭前饭后还要上茶打打牌。结婚的时候,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要夫妻对拜,人家新娘离开娘家虽然是悲悲切切地假哭了一场,这会儿三拜了,收了长辈的礼金了,也该让她吃点东西就与新郎上床恩恩爱爱尽行那巫山云雨了。可是那些年轻的后生们却还要闹个什么洞房,非要把两个有情人弄得筋疲力尽,哭笑不得,等到上床搂抱时已是累得睁不开两眼。

还好,杜嘉陵结婚这一天有秦大叔在场,那些后生们眼看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孔玉叶让他独占了花魁,谁也不敢太过造次趁机亲一口摸一把。